[实用新型]一种改善气缸体回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4873.8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9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冯师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中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0 | 分类号: | F02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体 缸筒 凹形槽 机油 回油腔 油孔 回油机构 回油管 缸筒内壁 无缝焊接 重力作用 活塞带动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 回油压力 紧密贴合 嵌入设置 活塞 机油泵 回油 喷出 气缸 漏斗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气缸体回油机构,包括气缸体、回油管和活塞,气缸体的内部设有缸筒,缸筒与气缸体之间无缝焊接,缸筒内部设有回油腔,回油腔嵌入设置在缸筒中,缸筒上方设有上回油孔,上回油孔与缸筒之间无缝焊接,回油腔的内部设有回油管,回油管与回油腔紧密贴合。该种改善气缸体回油机构,设有凹形槽,当活塞带动活塞杆运动时,机油从机油泵喷出至气缸体内的缸筒内壁上,由于重力作用,机油沿着缸筒内壁流下,当机油至凹形槽上时,凹形槽由于其呈“漏斗”状,机油碰都凹形槽外圈时,由于重力作用都会流入其内圈的上回油孔中,而其凹形槽有效加大了上回油孔的面积,从而解决了回油压力增大与回油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缸机械技术领域,应用于气缸体润滑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气缸体是指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而回油是指润滑油从排出到回到气缸套润滑的这一过程,叫做回油。
但现有的气缸体设计的回油孔回油面积小,导致回油压力增大,回油不充分,回油腔都是与气缸体一体焊接而成,精密度大加工时容易损坏回油腔,而且缸筒内经常下部分油多上部分少,造成底部回油困难,易出现漏油现象,从而降低产品使用寿命。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改善气缸体回油机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气缸体回油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气缸体回油机构,包括气缸体、回油管和活塞,所述气缸体的内部设有缸筒,所述缸筒与气缸体之间无缝焊接,所述缸筒内部设有回油腔,所述回油腔嵌入设置在缸筒中,所述缸筒上方设有上回油孔,所述上回油孔与缸筒之间无缝焊接,所述回油腔的内部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回油腔紧密贴合,所述上回油孔的右侧设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嵌套设置在上回油孔中,所述上回油孔的内壁设有回油管固定片,所述回油管固定片与上回油孔紧密贴合,所述缸筒的下方设有下回油孔,所述下回油孔嵌入设置在缸筒中,所述缸筒的中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缸筒紧密贴合,所述活塞的上方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活动连接在活塞上,所述活塞杆的上方设有曲轴,所述曲轴与活塞杆紧密贴合,所述活塞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活塞环,两个所述活塞环均嵌套设置在活塞中,所述活塞的上方设有上回油槽,所述上回油槽嵌入设置在活塞中,所述上回油槽的中部设有回油环,所述回油环与活塞无缝焊接,所述回油环中部设有储油孔,所述储油孔嵌套设置在回油环中,所述活塞底部设有下回油槽,所述下回油槽嵌入设置在活塞中。
进一步的,所述凹形槽为“前大后小”的中空锥形体,且凹形槽嵌入设置在上回油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回油孔设有六个,且六个下回油孔均嵌入设置在缸筒中。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环能稳定的将缸筒内壁上的油清理至内回油孔与回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回油槽中设有六个中空圆柱体储油孔,且六个储油孔均嵌入设置在上回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回油槽中设有十二个中空圆柱体储油孔,且十二个储油孔均嵌入设置在下回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中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中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4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改善气缸体耐疲劳结构
- 下一篇:一种结构强度大的发动机气缸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