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盒以及送餐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72416.5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9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许林涛;舒舰瑶;周爵禄;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东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A45C13/00;A45C13/02;A45C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卡接槽 餐盒盖 插接部 餐盒主体 吸水层 餐盒 盖设 卡接凸起 容置槽 送餐 筷子 保温效果 插接定位 顶部设置 间隔设置 影响口感 槽口盖 卡接口 条形槽 槽口 成对 卡接 落下 凸起 水珠 承接 | ||
一种餐盒以及送餐组件,其包括有餐盒主体、餐盒盖体、筷子以及吸水层,餐盒主体设置有容置槽,餐盒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部。餐盒盖体设置有盖设槽,盖设槽的槽口盖设在容置槽的槽口外,餐盒盖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插接部以及卡接槽,相邻餐盒通过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以重叠的方式插接定位,卡接槽为条形槽,卡接槽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卡接凸起,至少一对卡接凸起安装在卡接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成对的卡接凸起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卡接口。筷子卡接在卡接槽中。吸水层安装在盖设槽中,吸水层用于承接从餐盒盖体上落下的水珠。保温效果好,不易影响口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餐盒以及送餐组件。
背景技术
一次性快餐盒已由泡沫饭盒转向环保饭盒,原来的泡沫饭盒由于不耐高温,且制作过程对环境造成破坏被淘汰,取而待之的有塑料饭盒,纸制饭盒,木制饭盒,降解饭盒等等。其中,塑料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及相对成本较低等特点,因而成了制造一次性快餐盒的主流材料。
平时我们叫外卖的时候,为了防止在送餐过程中饭菜的汤汁撒出来,都会采用密封的塑料饭盒。密封的塑料饭盒具有盒体和盖体,盖体盖设在盒体的开口处,需要食用饭盒中的食物时,打开盖体,使盖体和盒体分离。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塑料饭盒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送餐过程中,由于塑料饭盒的保温性能差,饭菜容易变冷,导致口感不佳;此外,利用塑料饭盒运输过程中,盖体上会凝结水珠,水珠直接落入到食物中,也影响了食物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盒,以改善传统的密封式塑料餐盒在使用过程中保温效果差、易产生水珠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餐组件,以改善传统的密封式塑料餐盒在使用过程中保温效果差、易产生水珠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盒,包括:
餐盒主体,所述餐盒主体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餐盒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部,
餐盒盖体,所述餐盒盖体设置有盖设槽,所述盖设槽的槽口盖设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外,所述餐盒盖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插接部以及卡接槽,相邻所述餐盒通过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以重叠的方式插接定位,所述卡接槽为条形槽,所述卡接槽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卡接凸起,所述至少一对卡接凸起安装在所述卡接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成对的所述卡接凸起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卡接口,
筷子,所述筷子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中;以及
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安装在所述盖设槽中,所述吸水层用于承接从所述餐盒盖体上落下的水珠。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盖设槽的槽底设置有条状凸起部,所述条状凸起部的长度方向沿平行于所述餐盒盖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卡接槽设置在所述条状凸起部所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凸起具有球面,成对设置的所述卡接凸起的两个球面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卡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餐盒盖体的顶部设置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位于所述卡接槽的一端且与所述卡接槽连通,所述操作槽的槽深大于所述卡接槽的槽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盖设槽的槽底设置有至少一个柱状的引流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盖设槽的槽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件,两个以上的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盖设槽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盖设槽之间形成卡接空间,所述吸水层安装在所述卡接空间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层为棉布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东软学院,未经成都东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2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