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和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1101.9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5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樊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模组 上电 驱动端口 背光电路 显示设备 主控MCU 频闪 工作电源 上电电压 上拉电阻 抑制模块 输出 第一端 输出端 输入端 开机 | ||
一种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和显示设备,背光电路连接在主控MCU和背光模组之间,包括:第一端接工作电源,第二端接所述主控MCU的驱动端口连接的第一上拉电阻;输入端接所述主控MCU的驱动端口,输出端接所述背光模组的被驱动端口,被构造为抑制上电电压直接输出到所述背光模组的被驱动端口的上电抑制模块;及第一端所述工作电源,第二端接所述上电抑制模块的第二上拉电阻。在显示设备上电开机时,通过抑制上电电压直接输出到所述背光模组,以防止背光模组出现频闪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白色家电这一巨大的市场,其中需要应用液晶显示的比例已达10%。目前家电产品使用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普通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型液晶显示器应用最为广泛,在追求成本、显示简捷、低功耗的应用场合,是最佳选择。而其整体的主要构成通常包括LCD屏、背光、驱动电路及主控MCU((Micro ControlUnit,微控制单元)。
LCD屏是显示界面,显示需要的各种图形;背光提供显示照明,使显示具有指定的背景颜色和亮度;驱动电路为LCD和背光提供驱动电压,是维持正常显示的电路;主控MCU发出控制信号和显示数据,控制显示内容。
其中,驱动电路一般采用专用的液晶驱动集成电路,可以完成显示数据的接收和存储,并转化成需要的液晶驱动电压,而现在市场上,驱动低路数段码显示的驱动器中,有一大类是低价位段数多并可多级串联扩展,很容易地接受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但其缺乏丰富的控制指令,把它作为一些专用液晶控制器的扩展驱动电路时没有问题,如果直接接入主控MCU,它的上电初始状态可能会失控,导致上电显示屏闪过一屏随机的显示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和显示设备,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背光的电路上电频闪背光的问题。
一种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连接在主控MCU和背光模组之间,包括:
第一端接工作电源,第二端接所述主控MCU的驱动端口连接的第一上拉电阻;
输入端接所述主控MCU的驱动端口,输出端接所述背光模组的被驱动端口,被构造为抑制上电电压直接输出到所述背光模组的被驱动端口的上电抑制模块;及
第一端所述工作电源,第二端接所述上电抑制模块的第二上拉电阻。
优选的,所述上电抑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一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背光模组的被驱动端之间,所述电容连接在所述背光模组的被驱动端和地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电抑制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一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所述主控MCU的驱动端口,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背光模组的被驱动端之间。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主控MCU和背光模组,还包括上述的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
上述的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通过设置上电抑制模块,在显示设备上电开机时,通过抑制上电电压直接输出到所述背光模组,以防止背光模组出现频闪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消除上电频闪的背光电路中上电抑制模块的第一示例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1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