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70449.6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2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鸿达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缸套筒 气缸套筒 升降调节 碳化钛 液压缸 转轴 微型控制器 加压气缸 取样装置 旋转电机 浮动 渣样 检验 本实用新型 操作控制箱 缓冲保护层 活塞 机械抓手 两侧设置 企业生产 转动轴承 支撑脚 取样 生产 自动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包括渣样槽、浮动转轴、液压缸套筒和操作控制箱,所述渣样槽上方设置有气缸套筒,所述气缸套筒外侧安装有缓冲保护层,所述气缸套筒上方安装有所述浮动转轴,所述浮动转轴上方设置有加压气缸,所述加压气缸上方安装有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下方设置有所述液压缸套筒,所述液压缸套筒下方安装有升降调节液压缸,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下方安装有活塞,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两侧设置有支撑脚。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机械抓手和转动轴承的设计,实现了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的自动化,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企业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化钛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TiC浅灰色,立方晶系,不溶于水,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与盐酸、硫酸几乎不起化学反应,但能够溶解于王水,硝酸,以及氢氟酸中,还溶于碱性氧化物的溶液中。
目前我国在碳化钛生产时的检验取样过程中多采用人工取样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包括渣样槽、浮动转轴、液压缸套筒和操作控制箱,所述渣样槽上方设置有气缸套筒,所述气缸套筒外侧安装有缓冲保护层,所述气缸套筒上方安装有所述浮动转轴,所述浮动转轴上方设置有加压气缸,所述加压气缸上方安装有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下方设置有所述液压缸套筒,所述液压缸套筒下方安装有升降调节液压缸,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下方安装有活塞,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两侧设置有支撑脚,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一侧安装有所述操作控制箱,所述气缸套筒下方安装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下方安装有机械抓手,所述操作控制箱内部安装有液晶操作面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气缸套筒与所述缓冲保护层通过卡合连接,所述气缸套筒与所述浮动转轴通过轴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加压气缸与所述浮动转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加压气缸与所述微型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加压气缸与所述旋转电机通过轴杆连接,所述液压缸套筒与所述旋转电机通过轴杆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与所述液压缸套筒通过活塞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通过密封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升降调节液压缸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浮动转轴的转动角度为0-60°,所述气缸套筒的长度为300mm,所述机械抓手的抓取范围为200mm-1800mm。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操作控制箱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与所述操作控制箱通过导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机械抓手与所述转动轴承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机械抓手和转动轴承的设计,实现了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的自动化,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企业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碳化钛生产检验的渣样品取样装置的结构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鸿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鸿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0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