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8370.X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4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林;杨晓占;腾云翼;黄福林;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梁展湖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盖 密封腔 筒体 本实用新型 光纤安装孔 密封腔室 室结构 温度检测传感器 室内 传感器安装孔 水蒸气 湿度传感器 压强传感器 密封连接 实验要求 室内气体 室内压强 同轴设置 筒体两端 温控装置 充气孔 加湿孔 传感器 伸入 平行 光纤 穿过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室结构,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两端且与其密封连接的端盖,筒体与其两端的端盖之间形成有密封腔室,两个的端盖上分别开设有同轴设置且用于使光纤穿过光纤安装孔,其中一个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向密封腔室内充入待检测气体的充气孔,另外一个端盖上设置有与光纤安装孔轴线相平行且用于向密封腔室内充入水蒸气的加湿孔,筒体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使温度检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伸入到密封腔室的传感器安装孔,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密封腔室内气体温度的温控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根据相应传感器的显示对密封腔室内压强、湿度和温度的相应控制,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实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分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煤矿、石油化工、冶金和环保等行业,随着人们对气体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测量技术与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光纤传感技术和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气体传感技术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气敏传感的领域中尤其受到重视。因此在进行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探测时,往往需要使用采用光纤气体传感技术的气体探测器。这种光纤气体探测器包括表面覆膜的覆膜光纤段和其两端熔接的单模光纤段,通过覆膜光纤对敏感气体的吸附以观察干涉条纹中心波长的漂移来对气体进行探测,但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观察温度、湿度和压强对传感器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气室内进行相应的实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分别控制待检测气体温度、湿度和压强,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实验要求的气室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室结构,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两端且与其密封连接的端盖,筒体与其两端的端盖之间形成有密封腔室,两个的端盖上分别开设有同轴设置且用于使光纤穿过光纤安装孔,其中一个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向密封腔室内充入待检测气体的充气孔,另外一个端盖上设置有与光纤安装孔轴线相平行且用于向密封腔室内充入水蒸气的加湿孔,筒体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使温度检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伸入到密封腔室的传感器安装孔,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密封腔室内气体温度的温控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覆膜光纤段置于密封腔室内,其两端的单模光纤段则分别通过两个端盖上的光纤安装孔穿出端盖,并且进行密封固定;然后就根据实验要求,通过充气孔想密封腔室内充入相应的待检测气体,根据压强传感器的压强显示以控制进气压力实现对整个密封腔室内气体压强大小的调节;另外通过加湿孔向密封腔室内充入相应的水蒸气,通过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显示进行相应的控制,满足不同湿度下对传感器的影响,加湿孔与光纤安装孔轴线平行,这样充入的水蒸气不直接对着光纤,避免了水蒸气在覆膜光纤段上凝聚成水,影响其覆膜对敏感气体的吸附;而且还可以通过温控装置调节密封腔室内气体的温度,满足不同温度下对传感器的影响。最后,还可以多种对密封腔室内气体压强、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实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对传感器的影响实验。
作为优化,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以用于对所述密封腔室内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片,所述筒体上开设有用于使加热片电缆线穿过的线缆穿孔,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室内的冷却管,所述筒体上开设有冷却剂进孔和冷却剂出孔,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剂进孔和冷却剂出孔连通。当需要在高于室温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加热片通电,可以对密封腔室内气体进行直接加热升温,密封腔室内温度控制在200℃以下,避免光纤变软甚至熔化;当需要在低于室温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向冷却剂进孔内通入相应冷却剂,冷却剂在冷却管内流动,与密封腔室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以此达到降低密封腔室内气体温度的目的。作为优化,所述光纤安装孔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所述冷却管沿所述筒体轴线方向螺旋延伸设置且其中心线与所述筒体中心线同轴。冷却管螺旋环绕在光纤外,不仅增大了与气体的换热接触面积,同时还对密封腔室内气体降温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83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路传输换向装置及光学性能参数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磁珠的生化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