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测试双面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8190.1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8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宋涛;魏慎金;陈媛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太阳能电池 测试设备 转换效率 定位槽 双面太阳能电池 本实用新型 支撑杆 测试 开口 转动安装 内壁 延伸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双面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装置,包括测试设备本体,所述测试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底部为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侧为开口的定位槽,定位槽内设有太阳能电池,测试设备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靠近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把手的一端贯穿第三支撑块并延伸至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对待测太阳能电池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测试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双面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只要被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电流,在物理学上称为太阳能光伏,简称光伏,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
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6211947U所公开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测试装置,包括基板衬底、设置在基板衬底正面的多条相互平行的凹槽、设置在凹槽内的可升降背面探针排、设置在基板衬底内填充冷却液的冷却水管和设置在基板衬底正上方的正面探针排,冷却水管用于控制基板衬底的温度,凹槽的宽度大于双面电池的正面主栅和背面主栅的宽度,凹槽的长度大于双面电池的正面主栅和背面主栅的长度,但其装置中无法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定位和固定,导致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测试时,将正面探针排和背面探针排与电池板进行精准连接过程比较繁琐,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双面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测试双面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测试双面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装置,包括测试设备本体,所述测试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底部为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侧为开口的定位槽,定位槽内设有太阳能电池,测试设备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靠近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把手的一端贯穿第三支撑块并延伸至定位槽内,第二支撑杆位于定位槽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块,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卡槽,第一把手与第一支撑块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之间设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卡杆,卡杆的底端延伸至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卡杆贯穿滑动孔并与滑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卡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滑块与相对应的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顶部焊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端焊接在相对应的滑槽的顶部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限位槽,限位槽与把手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靠近第一把手的一侧开设有通孔,第二支撑杆贯穿通孔并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8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太阳能充电的充电电池
- 下一篇:一种静态功耗极低的三极管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