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密度鱼类保活运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7304.0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8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卢贤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中兴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箱 保活运输 刮擦装置 排水口 提手 鱼类 本实用新型 长时间运输 水产品运输 方便拆卸 运输成本 运输过程 增氧系统 左右两侧 出水端 挡水条 污垢 侧壁 去除 密封 死亡率 监测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密度鱼类保活运输设备,属于水产品运输技术领域,包括运输箱,运输箱的两侧设有提手,右侧提手下方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出水端塞有密封筛,运输箱内部设有刮擦装置,刮擦装置左右两侧设有挡水条,运输箱侧壁设有监测增氧系统,运输箱方便拆卸,灵活性较好,容易去除运输箱内的杂质、污垢,可进行长时间运输,运输成本低,运输过程中可将死亡率控制到最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鱼类保活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商品鱼类上市、鱼苗鱼种各地区之间的转移,都需要在运输中保持鱼类健康鲜活状态。由于鱼类呼吸方式不同于陆地动物,往往需要带水运输和一些特殊设备,增大了运输成本,因此,在尽量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保持鱼类健康,是活鱼运输的要求。
温度与鱼类的活动、耗氧率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增高,鱼的活动加强,在狭小的运输容器中容易碰撞受伤,尤其象鲢鱼等性情暴躁的鱼类要比性情温和的鱼类运输困难。温度降低,鱼的耗氧率减小,因此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密度可比在高温条件下高些。夏季高温时运输活鱼,可用冰降温,便不宜将冰直接放入水中,可将冰块放于帆布桶等运鱼容器上面,让溶化的冰水滴入桶中。若用塑料袋运鱼,可将冰块放在另一塑料袋中,贴近装鱼塑料袋,置于同一纸箱中,但是这样的运输方式毕竟有些落后。在装鱼、下塘或途中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能过大,避免水温剧变,否则鱼类不能很快适应,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密度鱼类保活运输设备,运输箱方便拆卸,灵活性较好,容易去除运输箱内的杂质、污垢,可进行长时间运输,运输成本低,运输过程中可将死亡率控制到最低。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密度鱼类保活运输设备,包括运输箱,运输箱的两侧设有提手,右侧提手下方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出水端塞有密封筛,运输箱内部设有刮擦装置,刮擦装置左右两侧设有挡水条,运输箱侧壁设有监测增氧系统。运输箱两侧设有提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拿放,排水口可将运输箱内的杂质、污垢排出避免下次运输时污染箱内的水体,本装置实用方便,设计合理,运输效果好,与普通运输箱相比可降低运输过程中鱼的死亡率。
作为优选,刮擦装置包括滑槽,滑槽分为有上下两组,滑槽设于运输箱左右两侧的内壁上,两滑槽之间设有垂直于滑槽的第一刮擦条,第一刮擦条贴合运输箱内壁且可沿滑槽水平滑动。第一刮擦条可沿着滑槽滑行对壁面横向移动并依次刮去凝固在壁面上的污物,其去刮擦去污能力强,能够快速有效的针对箱体内壁粘附的污物进行刮洗。
作为优选,两第一刮擦条之间设有挡网,挡网下方设有第二刮擦条,第二刮擦条底部与运输箱底部接触,第一刮擦条与第二刮擦条用软性橡胶制成。第一刮擦条可带动拦网和连接在拦网底部的第二刮擦条前后移动,一方面将鱼聚集在一处便于捕捞,另一方面可将刮洗箱体底部的污垢保持壁面的光滑干净,由此清理产生的污垢随水流自排水口一同排出,提高了再次注入的水的纯净度,同时,挡网可将运输箱分为两个空间,在运输中将不同品种的鱼分开放置,避免鱼群打架,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了鱼的存活率,刮擦条用软性橡胶制成既能刮擦下挂靠在壁面上的污垢,达到快速强力的去污的目的,又能保护运输箱,防止箱壁因摩擦过度二凹凸不平、更易积垢。
作为优选,运输箱的顶部与底部设有滑槽,运输箱顶部的滑槽垂直连接卡扣,运输箱底部的滑槽垂直连接过渡条,卡扣与过渡条在滑槽内滑动配合。运输箱可以多个堆叠在一起使用,结构紧凑,节约空间,运输可靠且成本低,可以大批量的运输,不会将鱼堆积到一个运输箱内,有利于活鱼生存,不会影响鱼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中兴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舟山中兴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7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