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通讯汽车诊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66970.2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5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常印;张君鸿;刘长明;王帅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 地址: | 102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讯 诊断设备 汽车诊断系统 本实用新型 控制模块 电连接 数据处理模块 充电电池 传输方式 连接过程 输入模块 无线模块 显示模块 诊断数据 磨损 供电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讯汽车诊断系统,包括手持诊断设备,所述手持诊断设备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无线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的显示模块和输入模块;充电电池,用于为所述手持诊断设备供电。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通讯作为诊断数据传输方式,简单灵活,连接过程中没有硬件磨损,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诊断仪,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通讯汽车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汽车诊断仪,都采用了线缆作为诊断仪与汽车之间的通讯连接方式,由于连接方式复杂,需要手动连接线缆和诊断仪,在实际使用时费事费力,且由于受到线缆长度的限制,工作人员只能在汽车附近使用汽车诊断仪进行诊断。同时,诊断插口插拔次数有限,磨损后接口的可靠性会影响诊断的精确性,且诊断接口磨损后,需要更换线缆,后期使用成本偏高。
为解决诊断仪连接线缆复杂的问题,现有的汽车故障诊断仪通常采用无线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和装有诊断软件的计算机的结合对汽车进行诊断,但是所用计算机体积较大、不便携带,而且价格昂贵,不宜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汽车诊断系统,采用无线通讯作为诊断数据传输方式,可实现简单灵活,连接过程中没有硬件磨损,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通讯汽车诊断系统,包括手持诊断设备,所述手持诊断设备包括:
依次电连接的无线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
与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的显示模块和输入模块;
充电电池,用于为所述手持诊断设备供电。
由上,控制手持诊断设备发送检测信号,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给到通讯收发器,车载诊断系统接收到信号后,执行检测步骤,并将检测结果通过无线传输反馈给诊断设备,简单灵活,无需硬件连接,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诊断设备底部设置一可伸缩线缆,所述可伸缩线缆末端设有一可连接车载点烟器接口的充电端子。
由上,该手持诊断设备内部为充电电池,通过连接车载点烟器接口,可对该设备进行充电,可在车上就实现为设备充电。
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诊断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存储模块。
由上,存储模块可用于存储诊断数据,收集车辆诊断信息,为维修车辆提供数据支持。
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诊断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报警模块。
由上,报警模块用于提供警报信息,且可根据故障类型,设置不同的报警信息,如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或语音提示。
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诊断设备底部还设有一USB充电端口,连接至充电电池。
由上,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一快速充电器,为所述手持诊断设备进行充电。
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诊断设备的外壳为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并在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与手指贴合的凹槽。
由上,装置壳体为长方体形状,方便巡检人员携带,且在壳体两侧设有与手指贴合的凹槽,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握持。
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诊断设备的壳体正面设有与所述显示模块连接的显示屏。
由上,可用于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无线连接信号强度,还可显示电池电量,显示车辆故障类型和诊断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汽车诊断系统的电路模块图。
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6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HIL台架的FIU测试系统
- 下一篇:电池管理系统测试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