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3762.7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0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唐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路 活塞芯杆 底座 流体感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 弹性部件 流体流过 流体流动方向 磁感应装置 磁力线变化 磁体位置 流体流速 流体推动 回复力 推动面 判定 侧面 生产 | ||
1.流体感应装置,其设置在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固定在所述流路内;
活塞芯杆,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中,且与所述底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活塞芯杆上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推动的推动面;
磁体,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上;以及
磁感应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的侧面,以感应随着所述磁体位置变化而接收到的磁力线变化值,由此确定所述流路内是否有流体流过;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其回复力的方向与所述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体,其沿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固定在流路上,管体内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流过的通道,所述底座和所述活塞芯杆均位于管体内,底座固定在管体上,并通过管体固定在所述流路内,磁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中空,且其内部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弹性部件位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被压缩,活塞芯杆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设置,且其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位于底座的外部,活塞芯杆通过其上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在底座的内部与底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推动面位于所述活塞芯杆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上,所述活塞芯杆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第二部分能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第一部分不能穿过第一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同轴设置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部分与管体间隙配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内部中空,且相互连通,第一部分上远离第二部分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均与第一部分的内部连通,第二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二开口均与第二部分的内部连通,第二开口设置为:当第一部分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至与底座相抵时,第二开口全部位于底座内,第二部分的内部通过第二开口与底座的内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塞芯杆上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穿过第二通孔,且由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组成,第三部分位于底座内,且其横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第四部分穿过第二通孔并位于底座外,第二通孔设置为:当活塞芯杆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时,第二通孔与第三部分间隙配合,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活塞芯杆通过第三部分在底座的内部与底座通过弹簧连接,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第二部分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为圆柱体形,所述第四部分向着所述第三部分直径逐渐减大至与第三部分的直径相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与第二部分同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设置为:当第三部分位于底座内时,凸起与底座相抵,所述第四部分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沿第四部分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贯穿第四部分并延伸至第三部分内,缺口设置为:当缺口收紧时,第四部分和凸起均能穿过第二通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底面,所述底座通过其侧壁与管体的内壁无缝连接或间隙配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个底面上,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底座的内部通过第三开口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37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源微震监测装置
- 下一篇:矿井水文地质隐蔽灾害探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