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3398.4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7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早光亮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2;F04D29/44;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开口部 第一流路 马达壳体 上下方向 电容器 吸尘器 收纳 风扇外壳 送风装置 侧端部 马达 上下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 基板配置 叶轮旋转 中心轴 基板 配置 俯视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具备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配置在比上述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且使上述叶轮旋转的马达、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收纳上述叶轮和上述马达壳体并在与上述马达壳体之间构成第一流路的风扇外壳、以及配置在比上述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的基板。上述风扇外壳的上下方向的一方侧端部以及另一方侧端部分别具备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第二开口部经由上述第一流路而连通。在上述基板配置有电容器,在俯视时,上述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流路重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今,马达具备电容器。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54449号公报公开如下那样的旋转电动机。该旋转电动机具备嵌合于上框架以及下框架的内周的定子铁芯。在定子铁芯的齿部缠绕线圈。在线圈的周向的外周面与上框架的内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的空间。在该环状的空间配置圆弧状的电容器。
此处,在假设将上述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54449号公报的旋转电动机利用于送风装置的情况下,在旋转电动机的进行旋转的传动轴固定叶轮。然而,电容器收纳在由上框架和下框架构成的内部空间内,即使驱动叶轮使之旋转,由叶轮产生的气流也不会被引导至电容器。因此,在上述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54449号公报中,对于高效地冷却电容器这一情况,未进行任何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冷却电容器的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方案1是一种送风装置,具备: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配置在比上述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且使上述叶轮旋转的马达;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收纳上述叶轮和上述马达壳体并在与上述马达壳体之间构成第一流路的风扇外壳;以及配置在比上述叶轮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的基板,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外壳的上下方向的一方侧端部以及另一方侧端部分别具备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第二开口部经由上述第一流路而连通,在上述基板配置有电容器,在俯视时,上述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流路重叠。
方案2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流路具有:从上述叶轮的径向外端部沿上下方向而且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弯曲部;以及与上述弯曲部连通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方案3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容器配置在上述基板的上下方向另一方侧的面。
方案4是根据方案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容器配置在上述基板的上下方向另一方侧的面。
方案5是根据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壳体具备构成上述第一流路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部,在俯视时,上述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上述筒部更靠径向内侧。
方案6是根据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壳体具备构成上述第一流路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部,在俯视时,上述电容器的径向外端的径向位置与上述筒部的径向外表面的径向位置一致。
方案7是根据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马达壳体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有多个静叶片。
方案8是根据方案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静叶片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33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屋顶风机
- 下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风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