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1846.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9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高;张喜刚;张发盛;付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C04B28/04;B28B21/14;B28B21/9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性能混凝土 管片 盾构隧道管片 装配式 本实用新型 隧道开挖 减小 抗冲击性能 病害问题 钢筋骨架 管片拼装 片状结构 施工过程 运输成本 运营期 漏水 弧面 损伤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管片主体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管片主体为弧面片状结构,且管片主体内设有钢筋骨架。本实用新型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强度大、韧性高、厚度小、质量轻、耐久性好,能够有效减小隧道开挖截面尺寸,从而降低隧道开挖量;能够提高管片的抗冲击性能,降低其运输成本和施工过程中的损伤,提升管片拼装效率和施工质量,同时能够减小管片在运营期的开裂、漏水等病害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工程中的混凝土管片,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
背景技术
盾构法具有施工环境良好、开挖安全、掘进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修建地铁隧道、跨江隧道和海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盾构隧道管片是隧道结构的受力主体,是直接影响着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结构。
目前,盾构隧道中通常采用C50或者C60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管片。但是,由于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脆性大等原因,其在运输和拼装过程中易于出现崩边、崩角等破损和裂缝的现象。此外,普通钢筋凝土管片厚度大、质量重,这样不仅提高了运输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了管片拼装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在隧道运营过程中,普通混凝土管片易出现开裂渗水等现象,从而导致普通混凝土管片抗冻融、抗有害离子侵蚀、抗碳化能力变差。对于设置凹凸榫的盾构管片,其目的是提高接缝刚度、控制不均匀沉降、改善接缝防水性能。但是,在拼装过程中凹凸榫位置易出现应力集中发生破损或开裂,影响了削弱了管片的防水性能。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隧道的耐久性、降低了隧道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了隧道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隧道的运营维护成本。
为解决普通钢筋混凝土存在的上述问题,国内外还有学者在混凝土管片中加入钢纤维或者合成纤维,改善管片韧性。但是,由于混凝土基体的内部结构及密实性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片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也不能实现管片厚度的大幅降低和轻型化。
此外,管片外弧面为平整光滑面,其与注浆层的粘结力较弱,二者形成的衬砌结构整体性能较弱,共同抵抗围岩荷载的能力较差。因此,亟须研究一种高强、高耐久性以及整体性能优良的衬砌结构。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减小隧道开挖直径,降低管片运输成本,减少管片在运输、拼装过程中的碰撞破损及开裂,提高拼装效率和准确性,提高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大幅降低隧道运营维护成本的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度大、韧性高、耐久性好、质量轻的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包括:管片主体,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所述管片主体为弧面片状结构,且所述管片主体内设有钢筋骨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还包括:加劲肋,设置在所述管片主体顶部弧面上,所述加劲肋沿隧道纵向设置至少1道,其顶部与管片主体顶部弧面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管片主体之间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榫,管片主体的边缘设有密封垫沟槽、嵌缝槽、环缝连接螺栓孔,以及纵缝连接螺栓孔,并且管片主体的弧面上设有手孔及注浆孔兼吊装孔,其中,所述注浆孔位于管片中间位置处,所述环缝连接螺栓孔、纵缝连接螺栓孔延伸至所述手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片主体厚度H1为200mm~500mm、宽度B1为1500mm~2000mm、长度L1为3000mm~6000mm;所述加劲肋的高度H2为H1的0.1~0.3倍、宽度B2为H2的0.5~1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1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管片防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