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制乳液制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60279.3 | 申请日: | 201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3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柏松;吴琴;朱芸莹;魏娴;赵昆红;汪丹;卢佳丽;蔡宇琪;艾丽娜;薛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3/08;B01F15/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 地址: | 550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釜体 釜体 转轴 乳液制备装置 微流控制 上端 排液管 蒸汽腔 下端 本实用新型 减速电机 顶壁 连通 体内 精细化工领域 釜体顶部 釜体内腔 搅拌叶片 驱动转轴 下端侧壁 原料入口 蒸汽出口 蒸汽入口 转轴两端 转轴外套 敞开状 封闭状 中空状 底壁 固连 两通 竖直 通孔 轴向 转动 穿过 伸出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制乳液制备装置,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本微流控制乳液制备装置包括外釜体和固定在外釜体内的内釜体,内釜体和外釜体之间形成蒸汽腔,外釜体上端和下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内釜体顶壁上开设有原料入口,蒸汽腔内竖直固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端与内釜体内腔连通,排液管下端伸出外釜体,内釜体内轴向固设有转轴,转轴呈中空状,转轴上端和下端分别呈封闭状和敞开状,内釜体顶壁和底壁上均开设有通孔,转轴两端分别穿过两通孔,转轴下端与蒸汽腔连通,转轴外套设并固定有环状搅拌叶片,内釜体顶部固连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能驱动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微流控制乳液制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乳液制备装置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乳液制备装置【申请号:201620445033.1;授权公告号:CN 205650199U】,包括反应釜主体,与反应釜主体相连的原料输送主管,与原料输送主管相连的第一原料输送管、第二原料输送管和第三原料输送管,反应釜主体内安装有搅拌桨和温度检测器,反应釜主体与真空泵和氮气输入管相连;所述的反应釜主体为带中空夹层的双壁罐,双壁罐的中空夹层内安装有蒸汽加热管和冷却水输送管;反应釜主体顶部设有人孔和观察窗,反应釜主体低部设有排液阀。
上述的装置通过往反应釜主体中的夹层内输入高温蒸汽,以为各原料的反应提供热量,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但该装置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高温蒸汽处于反应釜主体内腔外侧,会导致加热不均匀,影响成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微流控制乳液制备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流控制乳液制备装置,包括外釜体和固定在外釜体内的内釜体,且内釜体的外壁和外釜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蒸汽腔,所述的外釜体的上端和下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蒸汽腔连通的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的内釜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原料入口,所述的蒸汽腔内竖直固设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上端与内釜体的内腔连通,且排液管的下端伸出外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釜体内竖直设有转轴,且转轴和内釜体轴向固连,所述的转轴呈中空状,且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呈封闭状和敞开状,所述的内釜体的顶壁和底壁上均开设有与转轴正对的通孔,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通孔,且两通孔的孔壁均通过密封圈与转轴之间形成密封,所述的转轴的下端与上述的蒸汽腔连通,所述的转轴外套设并固定有呈环状的搅拌叶片,且搅拌叶片位于内釜体内,所述的转轴和搅拌叶片均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的内釜体的顶部固连有减速电机,且减速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能驱动所述的转轴转动。
使用时,高温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进入到蒸汽腔内,然后部分蒸汽流入到转轴内;各种原料均通过原料入口进入到内釜体内,减速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以带动搅拌叶片搅拌处于内釜体内的原料,使各原料充分混合反应形成乳液,且乳液最终通过排液管排出。
通过设置转轴呈中空状且转轴的内腔与蒸汽腔连通,使转轴和搅拌叶片外表面均能够产生高温,促使内釜体内的原料的内部和外部均能够充分与高温接触,来有效提高加热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成品的质量。
在上述的微流控制乳液制备装置中,所述的内釜体的底壁向下延伸形成呈筒状的连接部,且连接部套在转轴的下端外,所述的连接部内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转轴和连接部相固连。采用上述的设计,可稳定实现转轴和内釜体轴向固连,来提高本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微流控制乳液制备装置中,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外侧壁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两所述的密封圈分别设于两环形凹槽内,且密封圈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孔壁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0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定量调配式灰膏混合机械
- 下一篇:一种新型有机生态肥料混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