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9521.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8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集佳油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0 | 分类号: | B02C4/00;B02C4/28;B02C23/02;C11B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筒 大豆油 压榨辊 进料斗 油粉末 制取 烘干消毒机构 本实用新型 压榨 粘附 油料 电机驱动 破碎设备 缓冲管 进料端 有效地 折料板 出油 倾卸 破碎 电机 大豆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属于大豆油预榨技术领域,包括进料斗、预榨筒体、压榨辊和压榨电机,预榨筒体的进料端设有进料斗,预榨筒体内设有压榨辊,压榨辊通过压榨电机驱动,进料斗和预榨筒体的连接处设有缓冲管,压榨辊的末端设有折料板,预榨筒体的底部设有烘干消毒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将大豆油料倾卸,预榨筒体的底部设有烘干消毒机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油粉末粘附在一起形成团,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不能很好的控制水分含量,油料不易破碎,出油时油粉末水分过高,导致油粉末容易粘附在一起形成团,造成破碎设备不宜吃料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豆油预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油制备工艺在大豆轧坯之前,必须对大颗粒的大豆进行预压榨破碎,其目的就是通过破碎使大豆具有一定的粒度以符合轧坯条件,大豆破碎后的表面积增大,利于软化时温度和水分的传递,软化效果提高。大豆预压榨要求大豆破碎后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少成粉,粒度符合要求,大豆破碎粒度为4~6瓣,预榨饼破碎后的最大对角线长度为6~10mm。大豆预压榨为了达到破碎的要求,必须控制破碎时油料的水分含量。现有技术的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不能很好的控制水分含量,油料不易破碎,出油时油粉末水分过高,导致油粉末容易粘附在一起形成团,造成破碎设备不宜吃料。
发明内容
(1)技术方案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包括进料斗、预榨筒体、压榨辊和压榨电机,所述预榨筒体的进料端设有所述进料斗,所述预榨筒体内设有所述压榨辊,所述压榨辊通过所述压榨电机驱动,所述进料斗和所述预榨筒体的连接处设有缓冲管,所述压榨辊的末端设有折料板,所述预榨筒体的底部设有烘干消毒机构,所述烘干消毒机构包括烘干消毒壳体、第二进料斗、输送电机、传送带机构、烘干红外发射管、倾斜导料座、等离子消毒装置和出料管,所述预榨筒体的左端底部设有所述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二进料斗下方设有所述传送带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通过所述输送电机驱动,所述输送电机位于所述烘干消毒壳体的外部,所述烘干红外发射管位于所述传送带机构的上方并固定在所述烘干消毒壳体的顶面,所述传送带机构的右端下方设有所述倾斜导料座,并且所述倾斜导料座固定在所述烘干消毒壳体的底面,所述倾斜导料座的上方设有所述等离子消毒装置,所述烘干消毒壳体外部的右侧壁面设有所述出料管。
进一步地,所述压榨辊的末端设有两块所述折料板,并且两块所述折料板以所述压榨辊的轴线呈轴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的侧面设有振动电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的进料斗和预榨筒体的连接处设有缓冲管,压榨辊的末端设有折料板,能够更好地将大豆油料倾卸,预榨筒体的底部设有烘干消毒机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油粉末粘附在一起形成团,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不能很好的控制水分含量,油料不易破碎,出油时油粉末水分过高,导致油粉末容易粘附在一起形成团,造成破碎设备不宜吃料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豆油制取用预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集佳油脂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集佳油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9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