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8429.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5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郭奕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奕镇 |
主分类号: | A01C5/02 | 分类号: | A01C5/02;A01C11/02;A01G23/04;A01C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筒 转柱 种植设备 本实用新型 植被修复 容器苗 小树苗 植被 挡块 放入 基质 内筒 套筒 通孔 插销 基质栽培 土壤栽培 外壁两侧 栽培方式 锁紧孔 营养土 插接 内腔 套接 挖出 挖土 外壁 坑道 成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种植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设置有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外筒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转柱和挡块,所述转柱设置在挡块的上方,所述转柱的外壁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插接有插销,所述转柱中设置有锁紧孔,本实用新型便于便于实现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并存的栽培方式,提高植被的效率,设备较简单、便于挖土时,将植被或小树苗整个放入挖出的坑道中,同时放入营养土,便于植被或小树苗的成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刨坑种苗是传统的造林方法,使用工具是铁锨或者镢头。干旱季节造林,土质疏松,挖出或刨出的土容易溜回坑内,一般都是干土回流。种植时,苗子根部就放置在干土上,不易成活,把有限的、珍贵的一点底墒消耗。容器苗是利用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快,没有裸根苗的短期停滞生长现象,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
固体基质栽培植物的简称,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植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现有的容器苗种植设备不具有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并存的栽培方式。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苗子根部放置在干土上,不易成活,现有的容器苗种植设备不具有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并存的栽培方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设置有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外筒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转柱和挡块,所述转柱设置在挡块的上方,所述转柱的外壁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插接有插销,所述转柱中设置有锁紧孔,所述插销的一侧端部插接在锁紧孔中,所述插销的另一侧端部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套筒上焊接有提手,所述外筒的外壁套接有滑环,所述滑环的两侧设置有踏板,所述外筒的底部铰接有扒土铲。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顶部设置有添加漏斗。
优选的,所述踏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扒土铲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杆与转动杆活动铰接。
优选的,所述扒土铲外形为圆锥体,且扒土铲为中间半开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挡块和滑环之间通过拉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手上套接有海绵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便于便于实现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并存的栽培方式,提高植被的效率,设备较简单、便于挖土时,将植被或小树苗整个放入挖出的坑道中,同时放入营养土,便于植被或小树苗的成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柱和套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奕镇,未经郭奕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8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纺布草籽布种机
- 下一篇:一种适用性强的农业播种用挖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