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FC光纤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53849.6 | 申请日: | 201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艾军胜;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精恒光通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连接套 定位套 本实用新型 弹性卡套 定位卡套 连接套 锁紧套筒 插芯 弹簧 光缆 环境温度变化 可拆卸连接 光电通讯 活动连接 圆台结构 耦合 拨插 重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FC光纤连接器,涉及光电通讯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FC光纤连接器重复拨插后定位精度下降、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其耦合精度会降低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插芯、锁紧套筒、连接套、弹簧、光缆连接套、定位套和光缆,锁紧套筒与连接套固定连接,连接套与光缆连接套固定连接,弹簧设置于光缆连接套内部,定位套与光缆连接套固定连接,光缆设置于光缆连接套内部,光缆连接套内部还设置有定位卡套,定位卡套与光缆连接套活动连接,插芯与定位卡套固定连接,定位套内部还设置有弹性卡套,弹性卡套设置为圆台结构,弹性卡套与定位套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经济适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通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高精度FC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纤连接器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光纤连接器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和多模连接器,还有其它如以塑
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连接器;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SC、ST、LC、D4、DIN、MU、MT等等各种形式。其中,ST连接器通常用于布线设备端,如光纤配线架、光纤模块等;而SC和MT连接器通常用于网络设备端。按光纤端面形状分有FC、PC(包括SPC或UPC)和APC;按光纤芯数划分还有单芯和多芯(如MT-RJ)之分。光纤连接器应用广泛,品种繁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光纤连接器结构的不同来加以区分。以下是一些现在常见的光纤连接器:
FC型光纤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制。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最早,FC类型的连接器,采用的陶瓷插针的对接端面是平面接触方式(FC)。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容易产生菲涅尔反射,提高回波损耗性能较为困难。后来,对该类型连接器做了改进,采用对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针(PC),而外部结构没有改变,使得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SC型光纤连接器:
这是一种由日本NTT公司开发的光纤连接器。其外壳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
ST和SC接口是光纤连接器的两种类型,对于10Base-F连接来说,连接器通常是ST类型的,对于100Base-FX来说,连接器大部分情况下为SC类型的。ST连接器的芯外露,SC连接器的芯在接头里面。
双锥型连接器(Biconic Connector):
这类光纤连接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研制,它由两个经精密模压成形的端头呈截头圆锥形的圆筒插头和一个内部装有双锥形塑料套筒的耦合组件组成。DIN47256型光纤连接器这是一种由德国开发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采用的插针和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相同,端面处理采用PC研磨方式。与FC型连接器相比,其结构要复杂一些,内部金属结构中有控制压力的弹簧,可以避免因插接压力过大而损伤端面。另外,这种连接器的机械精度较高,因而介入损耗值较小。
MT-RJ型连接器:
MT-RJ起步于NTT开发的MT连接器,带有与RJ-45型LAN电连接器相同的闩锁机构,通过安装于小型套管两侧的导向销对准光纤,为便于与光收发信机相连,连接器端面光纤为双芯(间隔0.75mm)排列设计,是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纤连接器。
LC型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精恒光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绵阳精恒光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3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光缆接续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光纤适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