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房间内空气循环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2996.1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5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烜;向霖屹;曹丁山;张立麒;丁浩然;许嘉鑫;王寅辰;徐勇庆;罗聪;王琪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3/16;F24F13/30;F24F11/70;F24F13/00;F24F110/7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周磊;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聚光器 碱土金属氧化物 双向风机 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净化系统 空气循环 循环管路 吸附剂 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空气净化设备 环境舒适度 吸附剂成本 吸附剂吸附 动态循环 净化效果 内部设置 有机气体 内环境 管段 脱除 吸附 二氧化碳 加热 能耗 净化 清洁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房间内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双向风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太阳能聚光器;所述双向风机上连接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在对应于所述太阳能聚光器的管段的内部设置有碱土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所述太阳能聚光器对碱土金属氧化物吸附剂进行加热。本系统将碱土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吸附和太阳能聚光器集为一体,实现吸附二氧化碳和氧化脱除有机气体等功能;还结合双向风机,实现动态循环净化房间内空气,为人员集中的房间内环境里提供清洁的房间内空气,提高环境舒适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净化效果好,吸附剂成本低廉和节约能耗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房间内空气循环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大气环境的治理已然成为全世界研究人员和公众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相较而言,房间内空气环境控制和治理则更加容易实现,并且短期内即可见效。据统计,现代人80%-90%左右的时间是在房间内度过。尤其对于上班族和学生群体而言,一天中会有更多的时间处在会议室、教室等环境相对密闭且有限、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房间内场所中。而人体自身代谢产生排放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房间内建材及各种化学物质所散发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例如甲醛、苯等)以及一些有害微生物等,若长期滞留在房间内得不到处理,不仅严重影响人在房间内的舒适度,也会直接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据加拿大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当前人们68%的疾病都与房间内空气污染有关。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种名为“治病建筑物综合症(SBS)”的病症,SBS症状与房间内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房间内空气净化器都是基于活性炭的物理吸收而设计,虽能有效净化处理房间内的细菌、部分挥发性有机物有害因子,但对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却无能为力。而当人体长期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可能出现气血虚弱、低血脂、呼吸加深、头晕、耳鸣等症状,更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死亡。
常规的活性炭吸附剂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再生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暴晒;二是不适用于较大的房间内空间(如体育场等);三是基本无法吸附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间内空气循环净化系统,用于降低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氧化除去甲醛等有机气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间内空气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净化装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双向风机,其中,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房间外,其包括太阳能聚光器;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设置于房间内;
所述双向风机设置于房间外,该双向风机上连接循环管路;
所述循环管路在对应于所述太阳能聚光器的管段的内部设置有碱土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所述太阳能聚光器对碱土金属氧化物吸附剂进行加热,以对双向风机抽出的房间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优选地,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回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回热装置为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聚光器设置有两个,相应地,循环管路在对应于每个所述太阳能聚光器的管段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碱土金属氧化物吸附剂,这两个所述管段的首尾均连接在一起,并且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三通电磁阀,通过三通电磁阀与循环管路的其它管段连接,以用于切换空气在这两个管段内的流动,所述三通电磁阀的开闭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实现。
优选地,所述管段内设置有电加热丝。
优选地,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气体流量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2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分离式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
- 下一篇:一种双通道负压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