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UVLED灯的冷却装置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2562.1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4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邹小星;陈蕤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诺必达电子有限公司;南通无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4 | 分类号: | H01L33/64;H01L33/44;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惰性金属层 冷却介质循环 腔体 固定层 本实用新型 冷却装置 散热结构 影响散热效果 表面设置 隔绝空气 使用寿命 铝氧化 光衰 铝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UVLED灯的冷却装置散热结构,包括冷却介质循环腔体、惰性金属层、固定层和LED灯,所述惰性金属层位于冷却介质循环腔体的表面,所述惰性金属层与冷却介质循环腔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位于惰性金属层的表面,所述LED灯通过固定层与惰性金属层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在铝制的冷却介质循环腔体的表面设置不容易氧化的惰性金属层,可以隔绝空气,从而避免铝氧化影响散热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光衰,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UVLED灯的冷却装置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UVLED灯被大量的应用于固化照射,现有技术中的UVLED灯有采用COB封装的,采用这种封装方式LED灯的密度大,灯的功率大,产生的热量大,普通的冷却装置采用铝制的外壳,并将UVLED灯直接通过焊锡固定在铝的表面,而铝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与空气接触氧化产生导热效果很差的氧化铝层,从而影响正常的散热。容易导致LED灯光衰加快,甚至损坏。现有技术中缺少合理的结构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冷却介质循环腔体氧化、防止光衰增加、避免高温损坏的用于UVLED灯的冷却装置散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UVLED灯的冷却装置散热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冷却介质循环腔体、惰性金属层、固定层和LED灯,所述惰性金属层位于冷却介质循环腔体的表面,所述惰性金属层与冷却介质循环腔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位于惰性金属层的表面,所述LED灯通过固定层与惰性金属层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为焊锡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为银浆层。
进一步的,所述LED灯通过COB封装方式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制的冷却介质循环腔体的表面设置不容易氧化的惰性金属层,可以隔绝空气,从而避免铝氧化影响散热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光衰,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用于UVLED灯的冷却装置散热结构,包括冷却介质循环腔体1、惰性金属层2、固定层3和LED灯4,所述惰性金属层2位于冷却介质循环腔体1的表面,所述惰性金属层2与冷却介质循环腔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3位于惰性金属层2的表面,所述LED灯4通过固定层3与惰性金属层2固定连接。可行的,惰性金属层2可以采用铜层或者银层等不容易氧化的金属层,从而能够在表面隔绝空气和铝制的冷却介质循环腔体1的表面接触,从而避免铝制的冷却介质循环腔体1氧化影响散热效果,从而能够减少光衰,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可行的,固定层3为焊锡层或者银浆层,而LED灯4则可以通过COB封装方式固定。由于LED灯采用COB封装方式,LED灯的密度大,通过铜层进行直接接触,散热效果好。可行的,惰性金属层2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冷却介质循环腔体1的表面。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诺必达电子有限公司;南通无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诺必达电子有限公司;南通无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2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