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壳模具加工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2368.3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仁;王传垦;刘洁红;唐明;石海林;雷海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冠鸿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20 | 分类号: | B24B19/20;B24B5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52382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 手机壳 废屑 模具加工 螺纹杆 螺纹孔 套杆 吸管 内螺纹连接 方便调节 方便更换 抛光过程 外壳内壁 周边环境 左右两侧 抛光机 液压泵 支撑腿 中央处 抛光 吸入 起落 模具 污染 清扫 对称 费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手机壳模具加工抛光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支撑腿,外壳内壁左侧面的中央处固定连接有套杆,套杆的顶部在左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市面上的抛光机往往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在抛光过程中容易产生飞尘,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清扫过程较为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泵即可控制抛光装置的起落,方便调节抛光装置的高度,进而提高待手机壳模具的抛光质量,通过废屑桶收集吸管内吸入的废屑,废屑桶通过螺纹杆固定连接,方便更换,通过这种收集方式,可避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机壳模具加工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壳模具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对其面部进行抛光处理,抛光一般常用的器械便是抛光机,抛光机是一种电动工具,一般由底座、抛盘、抛光织物、抛光罩及盖等基本元件组成,电动机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抛光盘用的锥套通过螺钉与电动机轴相连,抛光织物通过套圈紧固在抛光盘上,电动机通过底座上的开关接通电源起动后,便可用手对试样施加压力在转动的抛光盘上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加入的抛光液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塑料盘中的排水管流入置于抛光机旁的方盘内,它们都是采用从两侧面供给抛光液的结构,该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抛光液不能充分的分布到抛光工作区域,降低了抛光质量,抛光罩及盖可防止灰土及其他杂物在机器不使用时落在抛光织物上而影响使用效果,现在市面上的抛光机往往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在抛光过程中容易产生飞尘,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清扫过程较为费力,因此需要一种手机壳模具加工抛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壳模具加工抛光装置,解决了市面上的抛光机往往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在抛光过程中容易产生飞尘,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清扫过程较为费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壳模具加工抛光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支撑腿,所述外壳内壁左侧面的中央处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顶部在左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套杆的右侧面套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内套接有垫块,所述第一横板的下方设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与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抛光装置,所述外壳内壁底部的中央处固定连接有手机壳夹具,所述手机壳夹具位于抛光抛光装置正下方,所述手机壳夹具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管,两个吸管贯穿外壳内壁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吸尘机,所述吸尘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中央处固定连接有C形槽,所述出气管贯穿C形槽内壁底部内壁,所述C形槽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C形槽的一端与吸尘机固定连接,所述C形槽的下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远离C形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废屑桶,所述废屑桶的上表面与出气管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弹簧和垫块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二横板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弹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右侧铰接有门,所述门的正面中央处开设有关车窗,所述门的右侧中央处固定连接有门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的大小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夹具的左右两侧面均铰接有挡板,挡板与手机壳夹具的槽口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吸管与出气管均为塑料管制作,所述吸管的上方管口处打磨圆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冠鸿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冠鸿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23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制饰品表面加工用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轮胎模具用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