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心杯电机磁钢与拉管自动粘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1664.1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7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昊升微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B05C9/14;B05C5/02;B05C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管 磁钢 传送带 粘接 磁性磁钢 模具 托盘 磁钢托盘 点胶 本实用新型 空心杯电机 粘接机 振动器 自动控制方式 振动控制器 磁钢内孔 点胶位置 点胶装置 工作效率 控制面板 内部设置 竖直排列 输出端 传输 整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心杯电机磁钢与拉管自动粘接机,包括控制面板、磁钢托盘、磁钢传送带、拉管托盘、振动控制器、拉管传送带、双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双点胶装置、磁钢与拉管点胶后传送带,磁钢放置于磁钢托盘内,磁钢传送带设置于磁钢托盘的输出端,磁钢通过磁钢传送带输送至双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中,拉管放置于拉管托盘上,拉管托盘内部设置有振动器,振动器将拉管整齐竖直排列,并通过拉管传送带传送到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的磁钢内孔中,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通过磁钢与拉管点胶后传送带传输至双点胶位置进行点胶。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实现拉管与磁钢的自动粘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机构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杯电机磁钢与拉管自动粘接机。
背景技术
磁钢与拉管粘接在制作空心杯电机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完成定子组合的一部分,由于现阶段磁钢与拉管粘接普遍使用人工方式作业,人工作业粘接的缺陷有:1.粘接胶水量无法掌控,胶水量存在过多过少现象,直接影响磁钢与拉管的保持力,也影响客户产品的防摔能力;2.人力作业效率低下,成本高;3.粘接尺寸稳定性差,不符合产品要求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心杯电机磁钢与拉管自动粘接机,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实现拉管与磁钢的自动粘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空心杯电机磁钢与拉管自动粘接机,包括控制面板、磁钢托盘、磁钢传送带、拉管托盘、振动控制器、拉管传送带、双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双点胶装置、磁钢与拉管点胶后传送带,磁钢放置于磁钢托盘内,磁钢传送带设置于磁钢托盘的输出端,磁钢通过磁钢传送带输送至双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中,拉管放置于拉管托盘上,拉管托盘内部设置有振动器,振动器将拉管整齐竖直排列,并通过拉管传送带传送到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的磁钢内孔中,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通过磁钢与拉管点胶后传送带传输至双点胶位置进行点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磁性磁钢与拉管粘接模具包括一底座、支承套以及定位芯,底座上设置一个以上的组装孔,组装孔内设置内置磁钢,定位芯底部插入于内置磁钢的磁钢孔内,定位芯的顶部插入于外置磁钢的磁钢孔内,外置磁钢安装于拉管的外部,内、外磁钢之间通过磁钢吸力吸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点胶位置的输出端还设置有一磁钢与拉管高度检测装置,采用一工业相机实时拍摄画面至控制中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点胶装置的输出端还设置有一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采用一烘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总气进气阀、总气调压阀、回吸调整按键、压力调整按键、催化剂控制按键以及触摸屏面板;触摸屏面板包含电源开关、工作指示、紧急停止及微调和检查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实现拉管与磁钢的自动粘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粘接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昊升微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昊升微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1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