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道路融雪剂的撒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1369.6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玲;刘嫣;田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斯亮 |
主分类号: | E01H10/00 | 分类号: | E01H10/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王学鹏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撒 下料管 融雪剂 壳体 排放装置 下料装置 分料仓 搅拌叶片 撒布装置 城市道路 插板 料斗 通孔 匀料 本实用新型 方向设置 正面设置 出料量 开口处 匀料仓 管口 开口 穿过 体内 延伸 | ||
一种城市道路融雪剂的撒布装置,包括料斗、壳体、下料装置和排放装置,料斗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壳体内设置下料装置,下料装置包括分料仓、搅拌叶片、设置在分料仓下方的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搅拌叶片设在分料仓内,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外并连接排放装置;排放装置包括正面设置有开口的抛撒盒,抛撒盒的背部开设有与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的管口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抛撒盒的中部沿抛撒盒方向设置有用来调节出料量的插板,插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在抛撒盒的开口处延抛撒盒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匀料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采用匀料仓和抛撒盒对融雪剂进行两次匀料处理,有效提高融雪剂的抛撒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养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融雪剂的撒布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城市冬季融雪问题,欧美国家目前的环保做法是:机械铲雪后,在道路上撒炭渣、粗砂、树枝渣等物质来防滑,也利用这些渣类物质的深色来吸收太阳的热量,以增加地面温度来融雪。使用后的炭渣和树枝渣可以放人道路边的绿地中,没有污染。对实在需要撒融雪剂的路面,要先用铲雪车扫掉地面上的大部分积雪,然后撒少量融雪剂来防止道路上结冰,并且充分利用地表热、太阳辐射热和汽车驾驶中自身释放的热量来帮助道路融雪。由于我国目前的公路有承载能力及平整度交叉的特点以及重载及大量超载的车辆,往往使道路出现早期的破坏,是道路的平整度下降,导致路面凹凸不平,从而造成除雪设备的损伤或对路面的损坏,以及积雪难以清除干净。目前国内采用的融雪剂均匀撒布工艺,既均匀撒布方法,其追求的最好效果是在每个单位面积上撒布的融雪剂均匀撒布工艺,即均匀撒布方法,其追求的最好效果是在每个单位面积上撒布的融雪剂的量为一致,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实现这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城市道路融雪剂的撒布装置,以此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道路融雪剂的撒布装置,包括料斗、壳体、下料装置和排放装置,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壳体内设置所述下料装置,下料装置包括分料仓、搅拌叶片、设置在分料仓下方的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所述搅拌叶片设在分料仓内并且通过转轴与壳体底部的电机传动连接,分料仓的顶部通过设置在料斗底部的下料口与料斗相连通,所述第一下料管和所述第二下料管的一端分别与分料仓的底部连通,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的另一端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外并连接所述排放装置;
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正面设置有开口的抛撒盒,所述抛撒盒的背部开设有与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的管口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抛撒盒的中部沿抛撒盒方向设置有用来调节出料量的插板,所述插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从插板的一端至插板的另一端依次递减,在抛撒盒的开口处延抛撒盒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有多个匀料栅。
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沿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插板为可抽拉式的矩形板,其长度为抛撒盒长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优化,所述插板的一端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通孔的最大直径与第一通孔相同。
进一步优化,所述匀料栅包括柱条和柱头,所述柱条的一端安装在抛撒盒底部内壁上,柱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头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匀料栅的高度小于抛撒盒的开口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分料仓内设置有搅拌叶片,通过搅拌叶片将融雪剂均匀分配到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内,融雪剂通过对称的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进入抛撒盒内,避免一个下料管下料导致的抛撒盒内的融雪剂分布不均匀,影响出料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斯亮,未经严斯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1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