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大池专用引流袋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0261.5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2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祎年;杨峰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73003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头 引流管 引流组件 引流袋 大池 本实用新型 引流袋本体 穿刺组件 连接子 闭合 引流 防止堵塞 可拆卸的 两端连通 鞘内给药 无缝连接 依次连接 引流系统 接口处 冲管 针头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腰大池专用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引流组件、穿刺组件,所述引流袋本体、引流组件、穿刺组件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可拆卸的针头以及连接头;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分别与连接头的两端连通,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设有一连接子,所述第二引流管穿过连接子固定在连接头内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将腰大池引流管与引流袋紧密无缝连接,同时可在不打开引流系统的情况下实现闭合冲管,防止堵塞,并且通过连接头的接口处进行鞘内给药,其操作简便,效果良好,便于临床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引流袋领域,尤其是涉及腰大池专用引流袋。
背景技术
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通过腰椎穿刺将引流管放置于腰大池内,对脑脊液进行引流的治疗方法,既可以降低颅内压,也可通过观察脑脊液性状来了解有无颅内感染,必要时,也可通过引流管向蛛网膜下腔注入治疗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使用较为广泛,作用肯定。腰大池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可避免反复穿刺的优点;能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并通过对血性脑脊液的引流,加速脑脊液生成,减轻血性脑脊液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并可随时取样进行脑脊液化验检查,动态观察脑脊液性状以了解颅内情况。
目前市面上一般是用腰大池的专用的引流袋来完成腰大池的引流工作,现行的引流方案一般为两种,一种是用硬膜外麻醉的硬膜外导管以及其自带的接头与普通医用的引流袋衔接,此方案的缺点是连接不紧密,极易脱落,造成引流管污染,并增加感染风险;另一种是使用专用的腰大池引流器,这种方案的缺点是:1.导管材质太软,置管时需要金属导丝引导进入椎管内,操作不便,置管成功率不高且增加神经损伤风险;2.与引流袋连接方式为通过一金属接头插入软质的导管内,容易导致导管穿通且链接不紧密,容易脱管,同样造成引流管污染,并增加感染风险。3.价格昂贵。
而且,市面上的引流方案均存在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堵管,堵管往往发生在术后24小时,甚至发生在几小时内。主要原因是颅内血凝块在腰池内沉积堵管,另外颅内坏死脑组织及感染病灶沉积在引流管头端堵塞孔道,还有引流管穿剌点处折叠也是引流不通畅的原因;对于堵管的问题,上述的两种方案处理起来都很不方便,均需要断开引流袋与引流管的连接,再进行冲管,增大了患者感染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腰大池专用引流袋,能够实现将腰大池引流管与引流袋紧密无缝连接,同时可在不打开引流系统的情况下实现闭合冲管,防止堵塞,并且可通过连接头的接口处进行鞘内给药,其操作简便,效果良好,便于临床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腰大池专用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引流组件、穿刺组件,所述引流袋本体、引流组件、穿刺组件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可拆卸的针头以及连接头;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分别与连接头的两端相连通;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设有一连接子,所述针头可拆卸的刺入连接子中;所述第二引流管穿过连接子固定在连接头内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头包括可相互拆卸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为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子为实心的橡胶。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引流管为可置入腰大池的硬膜外导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管上设有一莫非式滴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子呈圆柱形,所述连接子的长度为10mm,直径为 7mm。
作为优选的:所述针头内部设有圆形空腔,所述针头的空腔的直所述针头的内径略大于第二引流管。
作为优选的:第二连接头的内径与注射器乳头的外径相同。
作为优选的:引流袋本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02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