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保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47470.4 | 申请日: | 201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8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 发明(设计)人: | 侯瀚森;张春尉;陆振红;许泽彬;张宇昆;陈佳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万维智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5/04 | 分类号: | H02H5/04;H02H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感应单元 漏电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 触发单元 触发信号 控制信号 起火 电源 信号输入端 电器 保护电器 感应外界 切断电源 人身安全 输出控制 外界环境 温度超过 输出端 阈值时 断路 过热 电路 供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感应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温度感应单元,用于感应外界环境的温度,同时,在外界环境温度超过温度感应单元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温度感应单元输出控制信号;所述触发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感应单元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漏电保护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当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产生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使漏电保护器切断电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路、电器过热、起火而电源又无法断路的问题,进而保护电器以及人身安全,防止电器起火后电源依旧供电导致火势加大和其他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环境传感装置的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漏电保护电源(插座、开关)会在漏电、过流等情况进行断路动作,而在电路过热、起火等没有发生电路故障但是又威胁到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发热情况无法做出断路反应。致使电器火灾发生时电源没能及时断电,造成额外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保护器,在漏电保护器内设置温控系统,能够感应到外界温度的变化,解决电路、电器过热、起火而电源又无法断路的情况,进而保护电器以及人身安全,防止电器起火后电源依旧供电导致火势加大和其他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感应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温度感应单元,用于感应外界环境的温度,同时,在外界环境温度超过温度感应单元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温度感应单元输出控制信号;所述触发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感应单元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漏电保护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当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产生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使漏电保护器切断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感应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RT、可调电阻器RP、555系列芯片、二极管D、第一电容C1和运算放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RT第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的第一端,所述温度传感器RT第二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器RP的可调端连接所述555系列芯片的4脚,所述555系列芯片的3脚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正向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用于将从第一电容第二端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触发单元的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RT和所述可调电阻器RP之间还串联有第一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单元采用断路器,所述断路器的主触点的电压控制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断路器的脱口机构与漏电保护器的电源线连接,当所述脱口机构脱口时,漏电保护器的电源线断开,脱口机构闭合时,漏电保护器的电源线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RT还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LCD显示模块或LED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RT感应的温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用于将温度传感器RT感应的温度值传输给终端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漏电保护器内设置的温度感应单元,能够感应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并将该变化信号传输给触发单元,触发单元使漏电保护器的电源线断开,解决了电路、电器过热、起火而电源又无法断路的问题,进而保护电器以及人身安全,防止电器起火后电源依旧供电导致火势加大和其他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万维智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万维智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74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