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框和金属框的防脱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6003.X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2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寿奇;鲁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大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框 加强结构 胶框 注塑 一体框 防脱离结构 盘铣刀 胶铁 本实用新型 金属框表面 加工成型 交错分布 角度切割 紧密嵌合 注塑成型 侧面 结合力 内边缘 塑胶层 凸起部 外边缘 复数 生产工艺 收缩 融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框和金属框的防脱离结构,用于金属框的注塑形成胶铁一体框、胶铝一体框,包括金属框、胶框、位于金属框周围的复数个加强结构和对应设置在塑胶层侧面的凸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通过盘铣刀采用不同角度切割所述金属框取得,所述加强结构与设置在金属框对应侧面的加强结构交错分布,在注塑时,胶铁一体框注塑成型后胶框收缩,所述加强结构外边缘的宽度大于内边缘的宽度,胶框通过注塑融入金属框表面与金属框紧密嵌合,更好地提高胶框与金属框的结合力,同时,加强结构只需通过标准的盘铣刀加工成型,简化了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框和金属框的防脱离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变化,超薄、高质量的显示画面效果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不断上升,背光模组大多以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光源。以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其背光源模组为实现高强度、结构紧凑、便于组装,通常会采用将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一体化成型的结构。所谓胶框与铁框一体化成型,即采用将胶框的部分结构注塑到铁框的工艺孔内,形成胶框和铁框互相嵌合的一体化结构。现有技术中胶铁一体框的结构中先将铝或不锈钢进行化学处理,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级工艺孔,采用特殊的塑胶材料进行注塑,加强金属与塑胶的结合力,或通过加工燕尾槽或T形槽增加金属与塑胶的结合力,采用以上的一体成型的结构,胶框和金属框仅在工艺孔位置相结合,工艺孔结合面积小,工艺难度大,同时加工盘铣刀均需要成型盘铣刀才能调整尺寸,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背光模组中胶框和金属框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工艺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信息提供一种胶框和金属框的防脱离结构,包括金属框、胶框、位于金属框周围的复数个加强结构和对应设置在塑胶层侧面的凸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通过盘铣刀采用不同角度切割所述金属框取,所述加强结构与设置在金属框对应侧面的加强结构交错分布,所述胶框通过注塑融入金属框表面与所述金属框嵌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径向方向与所述金属框水平面形成的角度α为30°-80°。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为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在金属框侧边等距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框材质为铝或不锈钢。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容易发生胶框和金属框分离之处,金属框侧面的方形凹槽与设置在金属框对应侧面的方形凹槽等间距交错分布,当胶框注塑到金属框内时,金属框的底面或侧边被胶框胶体包裹,金属与塑胶的结合力得到加强,同时用标准的盘铣刀加工方形凹槽,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胶铁一体成型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胶铁一体成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大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大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6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