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雾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4189.5 | 申请日: | 2018-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7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端阳;曾尧圣;陈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薛晓伟;袁海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端连接 油雾分离装置 过滤装置 排风管 油雾收集装置 加工机床 控制装置 回风管 送风管 回风 本实用新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雾分离装置。所述油雾分离装置包括油雾收集装置以及回风控制装置。所述油雾收集装置包括送风管、过滤装置及排风管。所述送风管一端连接加工机床,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排风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回风控制装置包括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一端连接所述排风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工机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床加工的油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控机床的油雾过滤收集方式,通过在数控机床顶部加装油雾收集装置,将数控机床内含油雾的空气经油雾收集装置过滤后排放至车间内,油雾收集装置的过滤器一般采取初效、中效、高效多级过滤,分别过滤不同直径的油雾颗粒,一般经过高效过滤后仍有5%-10%的油雾不能滤除,主要为直径在0.1-1微米的油雾液滴。实际操作过程中,受维护成本限制,高效过滤器维护更换不及时,仍有较多的油雾排放至车间内,而直径在0.1-1微米的油雾液滴容易被吸入人体肺部,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其油雾分离成本低,且油雾分离效率高,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包括油雾收集装置以及回风控制装置,所述油雾收集装置包括送风管、过滤装置及排风管,所述送风管一端连接加工机床,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排风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回风控制装置包括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一端连接所述排风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加工机床。
进一步,所述回风控制装置还包括风幕送风口,所述风幕送风口连接所述回风管的排气端,所述风幕送风口位于所述加工机床内。
进一步,所述风幕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加工机床的顶部或侧壁内侧且靠近机床屏蔽门,所述回风控制装置工作时,所述风幕送风口在所述加工机床内形成风幕。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离心风机、初效过滤器及中效过滤器,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初效过滤器及所述中效过滤器之间。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离心风机及圆筒滤材,所述圆筒滤材采用金属丝网、纤维布或泡沫金属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圆筒滤材套在所述离心风机的离心叶轮外,利用所述离心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提高圆筒滤材的过滤效率。
进一步,所述初效过滤器包括一挡板式分离器及一金属丝滤网,所述离心风机包括一离心叶片及一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离心叶片转动。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一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在所述中效过滤器上。
进一步,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在所述排风管上,所述回风管连接所述排风管。
进一步,所述排风管与所述高效过滤器之间设置有排风阀,用于控制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开启、关闭以及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开启程度。
进一步,所述高效过滤器内含有聚丙烯纤维永久极化的特殊极细纤维不织布。
本实用新型油雾分离装置利用所述回风控制装置的循环过滤功能,减少了油雾的排放,减轻了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工作负荷,延长了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的油雾分离装置运用在加工机床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油雾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41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工业除尘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串联式废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