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38182.2 | 申请日: | 2018-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8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裴华富;宋怀博;杨钢;杨庆;邹德高;赵维;孔纲强;白丽丽;张思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06;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混凝土 桩身 模型实验装置 冷热循环 热交换管 配比 土体 桩头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阵列 冷热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 温度和应变 复合骨料 力传感器 量测系统 内部设置 实时测量 水泵连接 相变材料 岩土工程 有效控制 荷载 可测量 位移计 布设 掺合 测量 记录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冷热循环系统和量测系统。通过掺合不同配比的相变复合骨料,可探究相变混凝土能量桩中相变材料配比的最优值;通过在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内部设置微型热交换管,微型热交换管和冷热循环水泵连接,可对桩身温度有效控制,实现冷热循环;桩内和桩身分别设置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可测量桩身温度和应变分布;桩周土体布设温度传感器阵列,可实现对桩周土体温度变化值的测量;桩头设置力传感器和位移计,可对桩头荷载和位移进行精确实时测量和记录。本申请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量桩的室内模型实验,尤其涉及一种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能量桩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源的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对于改善传统的石化能源结构,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将换热管和传统混凝土灌注桩有机结合,兼具桩基础和地源热泵作用,既能承担上部建筑荷载,又能提高地源热泵的换热效率,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造价,解决换热管占用地下空间问题,具有一举多得的优势。
相变材料通过物态变换来完成吸放热过程,因其高效廉价的特点,该过程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的能量的暂时存储。将相变混凝土封存于微胶囊、硅藻土、陶粒等多孔介质中,可形成具有优良物理力学性能的新型骨料。相变混凝土即将相变复合骨料掺入到混凝土中,可以达到吸水泥水化热,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集聚产生内应力的目的。
传统能量桩桩身由普通混凝土组成,其具有热导率高、比热容低的特点,而桩周土体则恰恰与此相反,具有热导率低、比热容高的特点。因此,桩土间热传输效率较低,热量难以及时充分地从桩身换热管传输到桩周土体,从而降低了能量桩的换热效率。热量的集聚也会导致桩土界面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对桩身承载力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相变混凝土能量桩可以克服普通混凝土能量桩的缺点和劣势,将相变混凝土引入到能量桩设计中,可提高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和热力耦合作用下能量桩长期承载能力,对于能量桩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相变混凝土能量桩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也未见相关实验手段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在于克服现有的相变混凝土能量桩研究的不足,提供一种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可对相变混凝土能量桩展开一系列研究,从而揭示其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机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实验装置,包括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4、冷热循环系统和量测系统;
所述的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4为预制桩,浇筑时将微型热交换管5固定于钢筋笼17上,沿桩身纵向布置;桩身内部沿纵向也布置有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3和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2;桩头设置有加载盖板9、力传感器11及传力杆 12,荷载通过传力杆12加到桩头上;
所述的冷热循环系统包括冷热循环水泵8、出水管6和进水管7组成;所述的冷热循环水泵8通过出水管6和进水管7与相变混凝土能量桩内部微型热交换管5连接,实现对桩体施加冷热循环荷载的目的;
所述的量测系统包括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阵列1、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3、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2、光纤光栅解调仪15、计算机16、位移计10和力传感器 11;所述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阵列布设于桩周土体13中,测量桩周土体13 在冷热循环过程中温度的改变;所述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3在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4内部沿桩身布置,测量冷热循环过程中温度沿桩身深度的分布;所述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2布置于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4侧壁,测量实验过程中桩身应变的改变;所述的光纤光栅解调仪15分别与计算机16和光纤光栅传感器连接,实时读取和记录相应的测量数据;所述的位移计10布置于桩头加载盖板9上,测量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桩头位移;所述的力传感器11和传力杆12 连接,测量桩头荷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8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片疲劳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脑全自动水泥抗折抗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