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6646.6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9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州万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80;E04B1/86;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12 福建省泉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建筑结构 抗震 承重梁 天花板 地板 本实用新型 前端外表面 上端外表面 地基 聚酯纤维吸音板 保温隔热性能 隔音效果 陶瓷纤维 纵向抗震 防火窗 隔热板 钢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地板,且地板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墙体,所述一号墙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防火窗,所述地板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二号墙体,所述一号墙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天花板,且一号墙体与二号墙体之间设置有Z向承重梁,所述一号墙体与天花板之间设置有X向承重梁,且天花板与二号墙体之间设置有Y向承重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设有纵向抗震钢筋、聚酯纤维吸音板和陶瓷纤维隔热板,能够增强该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并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还可以增强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的用来承受各种荷载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现有的建筑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较低,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建筑结构的隔音效果较差,导致建筑物内的人们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还有,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容易出现冬冷夏暖的情况,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地板,且地板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墙体,所述一号墙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防火窗,且一号墙体的底端外表面与地基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地板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二号墙体,且二号墙体的下端外表面与地基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墙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天花板,且一号墙体与二号墙体之间设置有Z向承重梁,所述一号墙体与天花板之间设置有X向承重梁,且天花板与二号墙体之间设置有Y向承重梁,所述一号墙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纵向抗震钢筋与横向抗震钢筋,且纵向抗震钢筋位于横向抗震钢筋的一侧,所述Z向承重梁的内部设置有一号钢筋、二号钢筋、三号钢筋与四号钢筋,且二号钢筋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扎丝,且限位框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梁,所述一号墙体的内部设置有聚酯纤维吸音板与陶瓷纤维隔热板。
优选的,所述纵向抗震钢筋与横向抗震钢筋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丝,且纵向抗震钢筋与横向抗震钢筋的数量均为若干组,若干组纵向抗震钢筋与横向抗震钢筋垂直交叉分布。
优选的,所述Z向承重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一号钢筋、二号钢筋、三号钢筋与四号钢筋分别分布在Z向承重梁的四个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一侧内表面通过扎丝的一侧外表面与二号钢筋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扎丝的数量为四组。
优选的,所述聚酯纤维吸音板位于陶瓷纤维隔热板的一侧,所述纵向抗震钢筋与横向抗震钢筋均位于聚酯纤维吸音板与陶瓷纤维隔热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数量为若干组,若干所述限位框依次竖直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抗震等级高的建筑结构,通过设置的纵向抗震钢筋,配合横向抗震钢筋使用,能够增强墙体内的混凝土粘性,并使得墙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地震时产生一定的缓冲力,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通过设置的聚酯纤维吸音板,能够增强建筑结构的隔音效果,防止外部环境中的噪音传递到建筑结构内部,有利于人们的使用,陶瓷纤维隔热板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强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整个建筑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州万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州万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6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