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5657.2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1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宣云;任杰;陈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庐***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浮床 本实用新型 净化水质 菌球 尼龙绳 复合 陶粒 水体富营养化 浮床框架 浮床植物 管理方便 坚固耐用 景观效果 生态效益 天然生态 鹅卵石 种植盆 景观 固化 制备 简易 河道 湖泊 净化 种植 | ||
1.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框架(1)、种植盆(2)、种植孔(3)、通气孔(4)、菌球盒孔(5)、菌球盒(6)、固化菌球(7)、陶粒(8)、尼龙绳(9)、浮床植物(10)和鹅卵石(11);所述浮床框架与所述浮床床体沿直线边相连,所述浮床床体上设置有种植盆,种植盆内有陶粒,浮床植物种植在陶粒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浮床框架(1)由PVC板材制成,内部中空,两侧为弧形,减缓水浪冲击;两侧为线性,一侧中部伸出宽3-5cm、厚0.5cm的长条,另一侧设置有对应的凹槽,可将两个浮床框架(1)合并;浮床框架(1)的长120-150cm,宽60-75cm,高为8-10cm;浮床框架(1)中均匀地设置的种植孔(3)为15-18个,种植孔(3)的直径为15-16cm;浮床框架(1)设置的菌球盒孔(5)为6个,菌球盒孔(5)的直径为6-7cm;浮床框架(1)设置的通气孔(4)为20-24个,通气孔(4)的直径为3-4cm;浮床框架(4)线性侧边两头的四个通气孔(4),可作为连接孔,用尼龙绳(9)连接床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种植盆(2)由塑料制造,放于种植孔(3)中,高度为16-20cm,上口径为17-18cm,底径为12-13cm,上、下凸出浮床框架(1)平面2-6cm;种植盆(2)底面设置多个2-4mm小孔;种植盆(2)口设有盖子,可扣在种植盆(2)口上,盖子上平面为两个空心半圆形,外径为17-18cm,中间较大圆孔内径为10-12cm,四周为小圆孔直径为0.5cm;盖子的外围卡槽的高为1cm,宽1.5-2mm,可扣在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菌球盒(6)是上口径为7cm,底径为6cm,高度为15cm的圆筒型的塑料盒子,配置盒盖,可牢固地放入浮床框架的菌球盒孔中;菌球盒的底和盖子为通透型,有2mm的条形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固化菌球(7)是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复合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菌剂,包埋法处理粒径为4-6mm的多孔陶粒,制成固化微生物菌球(7),置于菌球盒(6)中,放在浮床框架(1)的菌球盒孔(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8)为球形或椭球形的多孔陶粒,粒径为4-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复合景观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植物(10)是湿地景观植物,种植密度为15-18株/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56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人工湿地的双向布水器
- 下一篇:一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