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主动式隔离桩控制基坑开挖影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4896.6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5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刁钰;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浆套管 隔离桩 基坑开挖 注浆 预制 本实用新型 土压力计 保护区 主动式 土体 基坑围护结构 基坑 变形控制 施工工期 位置处 预制桩 主动区 均布 埋入 邻近 体内 侧面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主动式隔离桩控制基坑开挖影响的装置,基坑围护结构与保护区土体之间的主动区土体内埋入一排隔离桩,隔离桩的间距为3~5m,在每个隔离桩靠近基坑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注浆套管,注浆套管内布置预制注浆点,每个隔离桩另一侧的侧面上自上而下的布置有多个土压力计,用以随时监测土体应力大小。隔离桩采用预制桩,注浆套管的直径为100~300mm,注浆套管选用PVC管。注浆套管上的预制注浆点是沿注浆套管的长度方向均布,间距是1~3倍注浆套管的直径。土压力计与所在的隔离桩另一侧设置的注浆套管的预制注浆点的中心位置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成本较低,灵活性强,不影响施工工期,满足基坑开挖对已有邻近保护区的变形控制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开挖对邻近保护区土体变形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隧道越来越多地投入运营,加之城市用地紧张,基坑周边的环境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基坑对周边环境所产生影响的变形控制标准也日益严格。基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变形控制已由对邻近既有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立交桥等的厘米级变形控制要求,发展到对邻近已运营地铁、高铁、机场等的毫米级变形控制要求,尤其深基坑给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挑战。现在所采用的被动控制技术一般包括土体加固、加大支护结构刚度、基坑内设置横隔墙、基坑外设置隔离桩、基坑分区施工等措施。然而,这些被动控制技术会显著增加成本,延长工期,同时缺乏灵活性,只能减小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土体、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变形,有时甚至不能满足毫米级控制要求。
目前采用隔离桩技术对保护区土体变形调控效果往往并不及时、灵活,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单纯通过隔离桩难以准确地对保护区土体的变形进行调控,纠偏不足甚至纠偏过甚均不能满足变形控制的要求,仍需采用一系列的后续处理。
第二,通过隔离桩对保护区土体的变形进行调控时会引起周边土体超孔压,在超孔压消散后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因此,研发一种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实现对保护区土体进行及时、灵活调控的方法是目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主动式隔离桩控制基坑开挖影响的方法,采用主动式隔离桩,实现基坑外主动区的应力控制。主动区往往很小的位移则可导致坑外土体达到主动压力,因此采用主动式隔离桩,通过设置在隔离桩上的土压力计,改变传统隔离桩通过应变来控制变形的方式,转为通过坑外应力的方式来实现变形的可控,降低基坑的环境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用主动式隔离桩控制基坑开挖影响的装置,包括有基坑围护结构,所述基坑围护结构与保护区土体之间的主动区土体内埋入一排隔离桩,所述隔离桩的间距为3~5m,在每个隔离桩靠近基坑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注浆套管,所述注浆套管内布置预制注浆点,每个隔离桩另一侧的侧面上自上而下的布置有多个土压力计,用以随时监测土体应力大小。
进一步讲,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式隔离桩控制基坑开挖影响的装置,其中,所述隔离桩采用预制桩,即在基坑开挖前将所述隔离桩静压到基坑和保护区土体之间的主动区土体内。
所述注浆套管的直径为100~300mm,所述注浆套管选用PVC管。
所述注浆套管上的预制注浆点是沿注浆套管的长度方向均布,间距是1~3倍注浆套管的直径。
所述土压力计的型号、数量和布置的位置,根据实际工程要求进行设计。
所述土压力计与所在的隔离桩另一侧设置的注浆套管的预制注浆点的中心位置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精细控制:通过在预制注浆点少量多次注浆,及时观察土压力计数值变化,实现对保护区土体变形的精细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4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