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3821.6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5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坤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H1/00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徐晓燕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单片机 马达 车速信号采集 智能控制装置 采集端口 角度模块 两轮车 升降 本实用新型 智能控制 智能平衡 改进型 车体 电性连接电源 安全省力 传统支架 端口连接 连接控制 人身安全 升降状态 扳动 侧翻 反转 正转 费力 采集 增设 | ||
1.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连接控制支架升降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支架由马达带动升降,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安装在车体上,包括车速信号采集端口,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以及分别与以上端口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电源和马达,单片机接到车速信号采集端口,角度模块采集端口的信号对马达做出正转、反转命令,用以智能控制支架的升降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速信号采集端口为与两轮车车体电路连接的智能线速表,设定:速度为8KM/H时,输出电压为8V;速度为4KM/H时,输出电压为4V。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模块采集端口为继电器倾角开关,所述继电器倾角开关的取值范围在-3°~-30°之间,设定车辆单边倾角为(-13°,-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包括单片机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的电源处理电路、车速信号处理电路、角度模块电路和马达正反转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马达、韧性支撑杆和滚轮,所述马达端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连接韧性支撑杆,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体底端中部,所述韧性支撑杆顶端设有水平齿合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并活动栓接车体底端后部,韧性支撑杆底端为折角向外的梯形体,并设有滚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数量为一个,与马达齿接的韧性支撑杆为一体式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数量为两个,左右对应设置安装在车体底端中部,与马达齿接的韧性支撑杆也为左右分体式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推杆电机、滚轮和韧性横梁,所述推杆电机对称安装在车体后轮外壳两侧,推杆电机之间通过韧性横梁连接,推杆电机底端连接滚轮,所述推杆电机包括马达和伸缩杆,所述马达安装在伸缩杆顶端,所述伸缩杆包括非伸缩壳体和在非伸缩壳体内的伸缩内杆,伸缩杆连接滚轮,所述韧性横梁中部螺栓固定连接车体后端底部中心,韧性横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的非伸缩壳体。
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弹性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改进型两轮车智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横梁为具有弹性的弧形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坤,未经李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38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支撑骨架
- 下一篇: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