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渗透膜壳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3482.1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1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国;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国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B01D6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彩和律师事务所 11688 | 代理人: | 闫桑田 |
地址: | 0650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膜壳 自动检测装置 移动机构 探头 电导率数据 探测 处理单元 流量数据 预定位置 中心管 走势图 产水 电导率 本实用新型 可移动地 位移数据 位置数据 触摸屏 电连接 故障点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自动检测装置。反渗透膜壳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探测部分(1)和本体部分(2),探测部分(1)包括设在顶端的探头(3)以及连接探头(3)和本体部分(2)的移动机构(4),所述探头(3)经由移动机构(4)在反渗透膜壳(8)的产水中心管(9)内可移动地到达预定位置并检测该预定位置的电导率数据和流量数据;处理单元(13)电连接探测部分(1)、移动机构(4)和触摸屏(14),处理单元(13)基于位移数据、电导率数据和流量数据生成关于位移的电导率走势图和流量走势图并获得反渗透膜壳(8)的产水中心管(9)故障点的位置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渗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自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纳滤及反渗透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脱盐率或产水量衰减的情况,通过定位泄漏点法寻找到故障膜壳后,或者需要判定膜壳内部脱盐率是均匀下降还是局部下降时,可以通过探针法测试膜壳进行在线检测膜元件的性能。
目前探针法测试压力容器采用直径0.6厘米左右的塑料管,从膜壳的一端插入整个膜壳的产水中心管的塑料软管,通过手持电导率率仪手动测试每个取样点的电导率,这种手动测试的方法由于端头的密封性不好,会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探测取样装置,包括堵板(1)、进水口(2)、外壳(3)、反渗透膜(6)、出水管节(8)、密封固定塞(9)、产品水出口(11),六根反渗透膜(6)相互串联固定设置在外壳(3)内,外壳的左上端设置有进水口(2),外壳内壁与六根反渗透膜外壁形成进水通道(4),六根反渗透膜中心孔相互串联形成产品水通道(5),产品水通道(5)左端用堵板(1) 堵塞,产品水通道右端连接有出水管节(8),出水管节的下侧设置有产品水出口(11),顺着出水管节方向,在产品水通道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六节探测取样管(7),利用密封固定塞(9)将探测取样管的右端部与出水管节(8) 固定,探测取样管的右端口设置有堵头(10)。该专利将探测取样管右侧的堵头取掉,接取最左端反渗透膜生产流出的产品水,进行电导率测试;然后慢慢将探测取样管拔出卸掉一节,接取下一根反渗透膜生产流出的产品水,进行电导率测试,但该专利需要人工抽取探测取样管且需要卸掉一节,探测效率低且定位不准确,容易漏水,无法在线检测。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快速判断压力膜管内反渗透膜漏点的方法,
步骤1、判断反渗透膜是否存在损坏:
根据压力膜管(1)淡水电导率与进水电导率值的差别,判断压力膜管 (1)内的反渗透膜(4)是否存在损坏现象,如压力膜管淡水电导率检测接近或高于进水电导率,则膜管内的反渗透膜有损坏的现象;
步骤2、反渗透膜具体漏点检测步骤:
a、在制水设备正常工作,而总出水电导率不合格的情况下,先分别对每只压力膜管收集的淡水的电导率进行检查,初步判断是哪支压力膜管的淡水电导率偏高,即该支压力膜管内可能存在反渗透膜损坏;
b、对可能存在损坏的压力膜管(1)进行检测,用2块快接蒙板(14) 将该压力膜管(1)的淡水收集管(2)两端出口堵起来,使该段压力膜管(1) 收集的淡水不再汇集到整个制水设备的收集总管内,该压力膜管进水及浓水出水管道不改动;
c、将带有螺纹密封垫的三通管(7)的一头安装到压力膜管(1)淡水收集管(2)上,一头从橡胶密封中心位置插入一根检测管(3),三通管(7) 另一头用软管将淡水收集管(2)中的淡水接到排水沟中;
d、将检测管淡水出水口(9)、电导仪电极(12)放到检测水箱(10) 中,开启制水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观察水箱中淡水导电率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移动检测管采样端(13)的位置,并对检测管采样端(13)位置和检测水箱(10)中淡水电导率的变化进行记录,判断反渗膜漏点。该专利对压力膜管内多只串联使用的反渗透膜损坏点进行快速判断,只需将损坏的反渗透膜进行更换,但该专利无法自动检测,探测效率低且定位不准确,容易漏水,无法在线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国,未经李永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3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渗透膜清洗装置
- 下一篇:饮用水净化工程智能型絮凝剂投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