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润滑脂添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1980.2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0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N19/00;F16N39/04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脂 添加装置 加油瓶 脂口 本实用新型 机械装置 温控装置 电阻管 支架 电流控制开关 机械润滑 螺纹连接 内侧侧壁 润滑作用 竖直放置 受热 传动部 加脂 足量 消耗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械装置的受脂口螺纹连接的加油瓶,固定在受脂口下方的内侧侧壁上的支架,设置在加油瓶内的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上且竖直放置的电阻管,与此电阻管相连接的电流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的润滑脂添加装置,受热后的润滑脂连续均量的由加油瓶给入受脂口,从而进入到机械装置的传动部,加脂连续均量,保持了润滑脂的连续优质润滑作用,避免了单次足量添加时的油脂消耗过多,或添加不及时损坏设备的情况,保护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脂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装置的转动齿轮,转动轴等部件为了减小部件转动时的磨损需要加入润滑脂。润滑脂在使用的过程会不断的消耗,所以需要不断的进行润滑脂补加。当前大多数机械装置润滑脂的补加都是人工补加,这种补加的方式为单次足量添加,不仅添加可能不及时,而且在单次润滑脂使用的后期往往机械磨损较为严重,且为了减小后期磨损,往往在润滑脂尚能继续使用时提前补加足量润滑脂,造成润滑油脂耗量过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润滑油脂用量,对转动部件能够持续有效润滑的润滑脂添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润滑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械装置的受脂口螺纹连接的加油瓶,固定在所述受脂口下方的内侧侧壁上的支架,设置在所述加油瓶内的温控装置,所述的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竖直放置的电阻管,与此电阻管相连接的电流控制开关。
所述的电阻管竖直设置在所述的加油瓶内部。
所述的电阻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加油瓶的出口直径。
所述的电流控制开关为无极调节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发明的润滑脂添加装置,受热后的润滑脂连续均量的由加油瓶给入受脂口,从而进入到机械装置的传动部,加脂连续均量,保持了润滑脂的连续优质润滑作用,避免了单次足量添加时的油脂消耗过多,或添加不及时损坏设备的情况,保护了设备;
(2)本发明的润滑脂添加装置,采用自动连续加脂,节约了用工成本;
(3)本发明的润滑脂添加装置,可调整润滑脂的流动速率,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润滑脂的添加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械装置1的受脂口2螺纹连接的加油瓶3,固定在所述受脂口2下方的内侧侧壁上的支架6,设置在所述加油瓶3内的温控装置,所述的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6上且竖直放置的电阻管4,与此电阻管4相连接的电流控制开关5。
所述的电阻管4竖直设置在所述的加油瓶3内部。
所述的电阻管4的直径小于所述加油瓶3的出口直径。
所述的电流控制开关5为无极调节开关。
如图1所示,所述受脂口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加油瓶3的出口连接,电阻管4通过顶开加油瓶3的瓶塞7置于加油瓶3内部,电阻管4的直径小于加油瓶3出口内径,便于油脂流出;
所述电流控制开关5为无极调节开关,通过旋转按钮可控制电阻管4的电流从而调节电阻管4的温度,控制润滑脂流态化的速度,控制润滑脂从加油瓶3出口流入受脂口2的速度。
本发明的润滑脂添加装置,受热后的润滑脂连续均量的由加油瓶3给入受脂口2,从而进入到机械装置1的传动部,加脂连续均量,保持了润滑脂的连续优质润滑作用,避免了单次足量添加时的油脂消耗过多,或添加不及时损坏设备的情况,保护了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1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