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框架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7619.2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4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昌;黄庭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微格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5/36 | 分类号: | B41F15/36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何树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体 固定框架 丝网框架 下框架 丝网印刷设备 本实用新型 操纵杆 固定装置 上框架 左端 丝网印刷技术 丝网印刷版 的卡槽卡 定位机构 工作效率 固定丝网 丝网印刷 顶压 铰接 卡槽 省时 拆卸 省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框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用于打开或关闭固定框架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与上框架的左端铰接,所述下框架的左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下框架的卡槽卡接,所述杆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顶压固定丝网框架的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对装有丝网印刷版的丝网框架进行拆卸、更换,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丝网印刷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框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于孔版印刷,它与平印、凸印、凹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印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印刮板在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板始终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板移动而移动,由于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丝网印版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力,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丝网印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当刮板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丝网印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丝网印刷需要印刷不同的图案,因此其对应的丝网印刷版需要更换,现有的丝网印刷机(尤其是小型丝网印刷机),由于其设备结构的局限性,其丝网印刷版和丝网框架安装非常不便,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丝网印刷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框架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对装有丝网印刷版的丝网框架进行拆卸、更换,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了丝网印刷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框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用于打开或关闭固定框架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与上框架的左端铰接,所述下框架的左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下框架的卡槽卡接,所述杆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顶压固定丝网框架的定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操纵杆的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设置有抵接压块。
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均设置有滑轨。
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设置有辅助定位机构,所述辅助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与上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设置有抵接压块。
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设置有两组辅助定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杆体与下框架卡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框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用于打开或关闭固定框架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与上框架的左端铰接,所述下框架的左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下框架的卡槽卡接,所述杆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顶压固定丝网框架的定位机构,固定框设置在丝网印刷设备内,形成一个密封的框架,通过操纵杆将固定框架打开,随后将装有丝网印刷版的丝网框架滑入固定框架内,再通过操纵杆将固定框架闭合,实现快速对装有丝网印刷版的丝网框架进行拆卸、更换,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了丝网印刷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微格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微格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7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