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DC/AC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23381.6 | 申请日: | 2018-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1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胡炎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炎申 |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0 | 代理人: | 彭年才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电容 直流母线电容 交流输出 逆变桥 串联电路 正极 光伏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 负极 滤波电路 直流输入 接地端 工作可靠性 交流输出端 直流输入端 功率器件 转换效率 等电位 负极接 热应力 输出端 输入端 正极接 半周 充电 供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DC/AC模块,包括直流母线电容、逆变桥、交流输出滤波电路、用于交流输出第二半周向逆变桥供电的储能电容和用于直流母线电容对储能电容充电、使储能电容与直流母线电容实现等电位的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容接在直流输入端的正极与负极之间,交流输出滤波电路接在逆变桥与交流输出端之间,Buck‑Boost变换器的输入端接所述的直流输入端,输出端接储能电容;储能电容与直流母线电容组成串联电路,储能电容的一端和DC/AC模块交流输出的接地端分别接DC/AC模块直流输入的接地端;逆变桥输入端的正极接所述串联电路的正极,负极接所述串联电路的负极。本实用新型功率器件热应力较小、工作可靠性好、转换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DC/AC模块。
背景技术
DC/AC逆变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作用,把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它是一种电能变换装置。
传统的DC/AC转换电路的原理如图5所示,包括包括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出端、直流母线电容、逆变桥和输出滤波电路,传统DC/AC转换电路功率器件热应力大、工作可靠性差、转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率器件热应力较小、工作可靠性好、转换效率较高的光伏发电系统的DC/AC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DC/AC模块,包括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出端、直流母线电容、逆变桥、交流输出滤波电路、用于交流输出第二半周向逆变桥供电的储能电容和用于直流母线电容对储能电容充电、使储能电容与直流母线电容实现等电位的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容接在直流输入端的正极与负极之间,交流输出滤波电路接在逆变桥与交流输出端之间, Buck-Boost变换器的输入端接所述的直流输入端,输出端接储能电容;储能电容与直流母线电容组成串联电路,储能电容的一端和DC/AC模块交流输出的接地端分别接DC/AC模块直流输入的接地端;逆变桥输入端的正极接所述串联电路的正极,负极接所述串联电路的负极。
以上所述的DC/AC模块,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二储能电感和第四储能电感;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串联电路的正极,低电位端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储能电感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储能电感的第一端,低电位端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串联电路的负极;第二储能电感的第二端作为DC/AC模块的直流输入的接地端,接第四储能电感的第二端和DC/AC模块交流输出的第二端。
以上所述的DC/AC模块,逆变桥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交流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交流滤波电感、第三交流滤波电感和第一交流滤波电容;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串联电路的正极,低电位端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交流滤波电感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交流滤波电感的第一端,低电位端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串联电路的正极;第一交流滤波电感的第二端作为DC/AC模块的第二交流输出端,接第三交流滤波电感的第二端;第一交流滤波电容接在DC/AC模块交流输出的第一端与交流输出的第二端之间。
以上所述的DC/AC模块,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包括第十三开关管、第十四开关管和第十二储能电感;第十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所述串联电路的正极,低电位端接第十二储能电感的第十一端;第十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第十四储能电感的第一端,低电位端接所述串联电路的负极;第十二储能电感的第二端作为DC/AC模块的直流输入的接地端,接DC/AC模块交流输出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炎申,未经胡炎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3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