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泳超滤的清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3071.4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1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洪飞;李从东;屈挺;黄国全;楠顶;何智慧;万明;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路 超滤单元 清洗泵 反洗 正洗 产水管 清洗系统 产水阀 进水阀 电泳 清水 产水出口 超滤系统 反洗阀 清水箱 超滤 串接阀门 反向清洗 原水进口 正向冲洗 清洗箱 泵送 进口 连通 | ||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泳超滤的清洗系统,包括清水箱,清水箱通过管道串接阀门与清洗泵连接,清洗泵与清洗系统的正洗支路和反洗支路连接,正洗支路包括正洗阀、管道及进水阀,正洗阀通过管道分别与清洗泵和进水阀连接,进水阀通过管道与超滤系统的各超滤单元的原水进口连通;反洗支路包括反洗阀、产水管及产水阀,反洗阀一端通过产水管与清洗泵连接,另一端通过产水管连接清洗箱和/或产水阀,产水阀通过产水管连接超滤系统的各超滤单元的产水出口/反洗进口;清洗泵能沿正洗支路将清水箱内的清洗泵送至各超滤单元并进行正向冲洗或沿反洗支路将清水箱内的清水从各超滤单元的产水出口/反洗进口反向泵送至各超滤单元并对各超滤单元进行反向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装电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泳超滤的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工业企业而言,涂装及电泳是主要的生产线,尤其是对于卡车、汽车制造企业。对于涂装及电泳生产线而言,常常需要装配超滤系统。而现在中,为了保证超滤透过液的产量,需要对超滤膜进行清洗,而现有中的部分对电泳超滤进行清洗的系统或管路只设置了正洗管路,而没有设置反洗管路,并且在相关技术中,尚缺少一种清洗效率好,清洗后超滤透过也的产量高的清洗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设计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泳超滤的清洗系统,该清洗系统可以提高超滤膜的清洗效果,进而延长超滤膜的使用时间,减少更换超滤膜的费用,减少清洗药剂消耗,降低清洗次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泳超滤的清洗系统, 包括清水箱,所述清水箱通过管道串接阀门与清洗泵连接,所述清洗泵与所述清洗系统的正洗支路和反洗支路连接,其中,所述正洗支路包括正洗阀、管道及进水阀,所述正洗阀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清洗泵和进水阀连接,所述进水阀通过管道与超滤系统的各超滤单元的原水进口连通;所述反洗支路包括反洗阀、产水管及产水阀,所述反洗阀一端通过产水管与清洗泵连接,另一端通过产水管连接所述清洗箱和/或所述产水阀,所述产水阀通过产水管连接超滤系统的各超滤单元的产水出口/反洗进口;所述清洗泵能沿所述正洗支路将清水箱内的清洗泵送至各超滤单元并进行正向冲洗或沿反洗支路将清水箱内的清水从各超滤单元的产水出口/反洗进口反向泵送至各超滤单元并对各超滤单元进行反向清洗。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超滤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排液阀,所述排液阀通过管道连接浓液存储槽和所述清水箱,所述排液阀和与浓液存储槽及清水箱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配合所述排液阀能控制各超滤单元与所述浓液存储槽的连通/关断,匹配使正向冲洗产生的冲洗浓水和/或反洗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液从各超滤单元的出水口流出并排入所述浓液存储槽;所述第二阀门配合所述排液阀能控制各超滤单元与所述清水箱的连通/关断,匹配使正向冲洗产生的冲洗清水回流至清水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门、正洗阀、进水阀、反洗阀、产水阀、排液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电磁排水阀或电动蝶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产水管为PPR产水管、PVC产水管、PB产水管、PE-RT产水管、PE产水管和HDPE产水管其中一种,所述管道为衬塑钢管、热镀锌钢管和玻璃钢管道其中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洗泵为高压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清洗系统通过为超滤系统增设相应的正、反洗支路,从而匹配对超滤进行清洗,清洗效果好,使用本清洗系统对超滤进行清洗,能延长超滤单元的使用时间,减少更换超滤单元的费用,减少清洗药剂消耗,降低清洗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30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