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成本锂电池用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2896.4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5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致格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8;H01M10/058;H01M2/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韩绍君 |
地址: | 36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气 循环管道 补气管道 封闭腔室 分子筛干燥塔 活性炭 干燥系统 微热再生 循环风机 低成本 干燥塔 空压机 手套箱 吸附器 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 手套箱内部 首尾两端 出仓口 低功耗 封闭腔 进仓口 相通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成本锂电池用干燥系统,包括手套箱、空压机、干燥气循环风机,该手套箱内部具有封闭腔室,手套箱设有进仓口和出仓口打开封闭腔室;该空压机相接于干燥气补气管道的一端,干燥气补气管道的另一端通入到封闭腔室内;该干燥气循环风机相接于干燥气循环管道上,干燥气循环管道的首尾两端均与封闭腔室相通;还包括无热/微热再生吸附器、活性炭干燥塔、分子筛干燥塔,所述无热/微热再生吸附器相接于干燥气补气管道上;所述活性炭干燥塔相接于干燥气循环管道上;所述分子筛干燥塔相接于干燥气循环管道上。本系统不但低功耗,而且低一次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成本锂电池用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加电解液工序都是在湿度极低的环境下进行的,一般是采用在手套箱中操作,由另外的大型干燥设备制成干燥气,通过专用管道导入手套箱中,降低手套箱中的湿度。这种干燥设备一般用转轮除湿机,通过转轮局部加热除去气体中的水分,冷却系统将气体冷却之后送入手套箱中。该系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成本高,不仅整个设备造价高昂,更重要的是运行起来能耗太高,在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这个矛盾很突出;二是干燥气不能循环使用,因为回收的干燥气会腐蚀转轮,这就必须保证全新风进入干燥设备,这会导致干燥效果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批次一致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锂电池用干燥系统,其不但低功耗,而且低一次成本,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低成本锂电池用干燥系统,包括手套箱、空压机、干燥气循环风机,该手套箱内部具有封闭腔室,手套箱设有进仓口和出仓口打开封闭腔室;该空压机相接于干燥气补气管道的一端,干燥气补气管道的另一端通入到封闭腔室内;该干燥气循环风机相接于干燥气循环管道上,干燥气循环管道的首尾两端均与封闭腔室相通;还包括无热/微热再生吸附器、活性炭干燥塔、分子筛干燥塔,所述无热/微热再生吸附器相接于干燥气补气管道上;所述活性炭干燥塔相接于干燥气循环管道上;所述分子筛干燥塔相接于干燥气循环管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热/微热再生吸附器具有双通道结构,并联于手套箱与空压机之间的干燥气补气管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气循环管道其中一部分一分为二变为并联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活性炭干燥塔有两个,分别相接于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子筛干燥塔有四个,两两为一组,分别相接于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支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球阀和第三球阀,所述第二分支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球阀和第四球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气补气管道靠近手套箱的一端设有第五球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气补气管道靠近手套箱的一端设有压力感应管道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套箱上安装有第一露点仪和第二露点仪,所述第一露点仪和第二露点仪分别位于干燥气补气管道、干燥气循环管道进入口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露点仪和第二露点仪均为五氧化二磷传感器露点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系统采用无热/筒热再生吸附器,使空气干燥,并且使用活性炭干燥塔和分子筛作循环空气的干燥处理,使手套箱中露点值达到做到-50℃~-60℃。不需转轮除湿机和冷干机,只用一个小型鼓风机代替,占地面积小,不担心腐蚀除湿设备,干燥气可以循环使用,用分子筛作干燥剂,用干燥剂吸附除去水分,造价低、运行成本低、能耗低、干燥效果好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干燥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致格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致格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2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