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抗压检查井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0795.3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9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孔林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华诺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人从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04 | 代理人: | 李灵洁 |
地址: | 672100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盖 抗压 本实用新型 测压装置 检查井 室内部 井室 密封圈 调节器 调整控制 互相连接 环形卡槽 抗压性能 壳体连接 连接螺栓 字形结构 控制器 沉淀池 感应板 加强筋 联接件 室外部 井体 显示屏 传导 底座 发现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抗压检查井,其结构包括联接件、井室、密封圈、井盖、测压装置、环形卡槽、加强筋、沉淀池、连接螺栓,所述井室外部为“ㅗ”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设有测压装置,水通过井盖中心流入井室内部,在井室内部进行处理,将底座和壳体连接在井盖和井室之间,通过感应板与井盖互相传导进行感应井盖所承受的压力,然后将压力传送到显示屏上,用控制器和调节器互相连接对井盖进行调整控制,测出井体的抗压数据,一旦发现抗压性能减弱,便能马上采取维护加强的举措对井盖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耐抗压检查井,属于检查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010614059.1的一种检查井,涉及排放雨水、污水的地下管道构件,由分体式的井盖、井身、井座和井臂构成,相互之间以熔接或压配或熔接与压配结合密封连接。分体式的构件制作简便,通过现场装配连接而成,可根据现场地势的差异实现可调安装连接,调节的灵活性能保证使用功能的实现,分体式构件便于包装、运输、施工和安装,其标准化施工效率高,由于全面采取密封连接,同样达到良好的防渗性能,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好。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的检查井的井盖无法测压,不利于在抗压性能减弱后及时得知抗压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抗压检查井,以解决现有的检查井的井盖无法测压,不利于在抗压性能减弱后及时得知抗压数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耐抗压检查井,其结构包括联接件、井室、密封圈、井盖、测压装置、环形卡槽、加强筋、沉淀池、连接螺栓,所述井室外部为“ㅗ”字形结构,所述井室下端的左右两侧与两边的连接螺栓通过旋紧连接起来,所述井室顶部设有密封圈,所述井室下端与沉淀池顶部相吻合贴在一起,所述井室顶部设有井盖,且井盖垂直直接安装在井室顶部,所述沉淀池底部外圈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左右两侧与连接螺栓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与联接件采用套设活动连接,所述左右两侧的连接螺栓与联接件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环形卡槽设在井室下端与连接螺栓连接处,所述联接件、环形卡槽、连接螺栓设在同一模块上,互相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测压装置由底座、壳体、感应板、控制器、显示屏、调节器组成,所述底座上端与壳体下端紧密贴合连接,且两者的接触面面积为相等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顶部左侧设有感应板,所述感应板嵌入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右侧设有控制器、显示屏、调节器,所述控制器、显示屏、调节器通过壳体内部采用通电方式连接,通过感应板贴在井盖下端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联接件为圆柱体结构,下端嵌入连接螺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井盖顶部的圆形直径大于井室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卡槽与加强筋互相构成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通过井室与联接件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井盖下端设有测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板内部设有红外线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一种耐抗压检查井,水通过井盖中心流入井室内部,在井室内部进行处理,将底座和壳体连接在井盖和井室之间,通过感应板与井盖互相传导进行感应井盖所承受的压力,然后将压力传送到显示屏上,用控制器和调节器互相连接对井盖进行调整控制,测出井体的抗压数据,一旦发现抗压性能减弱,便能马上采取维护加强的举措对井盖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华诺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华诺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0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管隧道最终接头
- 下一篇: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溯源型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