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青稞除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9002.6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1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戴飞;赵武云;田斌;张仕林;辛尚龙;魏万成;史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2/42 | 分类号: | A01F1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芒 除芒机 刀轴 本实用新型 壳体 动力装置 工作效率 均匀螺旋 螺纹连接 三角皮带 轴承配合 电动机 出料口 除尘口 传统的 简易式 进料口 卸料槽 刀片 带轮 轴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青稞除芒机,包括机架、壳体、动力装置、除芒装置,壳体上开有进料口与除尘口,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通过带轮与三角皮带带动刀轴高速旋转,刀轴两端与机架均为轴承配合,除芒刀片通过螺纹连接沿轴向均匀螺旋分布在刀轴上,除芒装置底部设有卸料槽与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简易式青稞除芒机,解决了传统的除芒装置存在着的结构复杂、除芒不彻底和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稞除芒机。
背景技术
青稞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青稞种植区域地形复杂多样,大多停留在人工收获水平,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损失高,严重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杂粮生产水平、支撑杂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青稞的收获基本依靠人工完成,受制于青稞穗头芒长的影响,其秸秆饲料在青稞谷物脱粒后无法实现芒-草分离,脱粒夹带损失严重,秸秆饲料适口性差,使得秸秆饲料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青稞除芒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简易式青稞除芒机,解决了传统的除芒机存在着的结构复杂、除芒不彻底和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青稞除芒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一侧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三角皮带与安装于刀轴一端的从动带轮转动连接,所述刀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卸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刀轴上沿轴向均匀螺旋分布有除芒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刀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刀轴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除尘口。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槽倾斜布置于除芒装置的下方,倾斜角为15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选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且为封闭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口装有分离网,分离网上的通孔尺寸小于种子的尺寸而大于芒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除芒刀片的上半部分为橡胶柔性体,下半部分由圆钢筋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青稞除芒机,能够将青稞穗头上的芒打碎至适合牛羊食用的长度;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保证具有较高除芒率和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青稞种子的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除芒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除芒装置左视图。
图中:1-机架、2-卸料口、3-左端盖、4-除尘口、5-壳体、6-除芒刀片、7-刀轴、8-进料口、9-带轮罩、10-从动带轮、11-右端盖、12-卸料槽、13-三角皮带、14-主动带轮、15-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青稞除芒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底部一侧设有电动机15,所述电动机15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14,所述主动带轮14通过三角皮带13与安装于刀轴7一端的从动带轮10转动连接,所述刀轴7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机架1上开设有卸料槽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9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玉米脱粒机
- 下一篇:一种花生摘果机的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