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元材料前驱体合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8306.0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3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许开华;吕志;乐绪清;任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C01G5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密 成品釜 出口连接 多元材料 生长 前驱体合成 本实用新型 底部出口 工艺控制 制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元材料前驱体合成系统,包括生长釜和成品釜,所述生长釜的底部出口连接至所述成品釜的成品釜入口;位于所述生长釜上部的生长釜出口连接至第一浓密器的第一浓密入口,所述第一浓密器下部的第一浓密出口连接至所述生长釜的生长釜入口;位于所述成品釜上部的成品釜出口连接至第二浓密器的第二浓密入口,所述第二浓密器下部的第二浓密出口连接至所述成品釜入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元材料前驱体合成系统,其结构简单、工艺控制简便,能够有效提升多元材料的制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材料制备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元材料前驱体合成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长寿命、低污染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收集、计算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国防等多种领域。而正极材料直接决定了最终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用于制备电池的多元材料具有高容量、可逆比容量大,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价格也相对较低。且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较好,循环性能优异,因此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近几年来,多元材料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了电池材料厂家追捧的对象;与此同时,随着多元电池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
用于制备多元材料的原料之一碳酸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是采用试剂在反应釜中反应完全后整体排出,再进行下一工序。如公开号为CN10455624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连续生产大颗粒球形碳酸钴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制作含小粒径碳酸钴晶种的悬浊液和大颗粒球形碳酸钴,还将含小粒径碳酸钴晶种的悬浊液与大粒径碳酸钴的悬浊液搅拌成混合液、固液分离、洗涤压滤出的滤饼为大颗粒碳酸钴滤饼、烘干,反复操作得到大颗粒碳酸钴粉末。
该方法通过采用小粒径碳酸钴晶种,控制了反应母液中大颗粒碳酸钴的粒径,保证了连续化生产制成的碳酸钴球形度高、粒径稳定控制在15±0.5μm范围,实现了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大颗粒球形碳酸钴粒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但是,上述方法实现的是锂电原材料工艺过程的连续。当向反应釜中添加试剂,需待试剂全部反应完成,达到要求后再一并排出,以连续进行下一步工序。多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在反应釜中的反应过程仍然是间歇式的,其生产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多元材料前驱体合成系统,以解决多元材料前驱体制备难以连续作业、或连续作业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元材料前驱体合成系统,包括生长釜和成品釜,所述生长釜的底部出口连接至所述成品釜的成品釜入口;位于所述生长釜上部的生长釜出口连接至第一浓密器的第一浓密入口,所述第一浓密器下部的第一浓密出口连接至所述生长釜的生长釜入口;位于所述成品釜上部的成品釜出口连接至第二浓密器的第二浓密入口,所述第二浓密器下部的第二浓密出口连接至所述成品釜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生长釜出口设置在所述生长釜的侧壁,且所述生长釜出口距离所述生长釜的侧壁的顶端10-20cm。
进一步地,所述成品釜出口设置在所述成品釜的侧壁,且所述成品釜出口距离所述成品釜的侧壁的顶端10-20cm。
进一步地,所述生长釜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浓密入口,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第一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成品釜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二浓密入口,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第二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生长釜的有效使用体积与所述成品釜的有效使用体积之比为1:1.5-1:3。
进一步地,所述生长釜的有效使用体积为5-6m3;所述成品釜的有效使用体积为10-15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8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教学用化学反应容器
- 下一篇:快速拆装的连续流通道管道化学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