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4244.6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3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谢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16 | 分类号: | C11B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地址: | 31411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液收集池 废碱液收集 大豆油 废碱液 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 分隔板 回收处理设备 插接设置 抽液机构 附属部件 通道设置 转动连接 混合泵 混合液 池体 漏出 回收率 闸门 体内 分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属于大豆油回收处理设备领域,主要包括废碱液收集池:用于盛接从大豆油分离出的废碱液;漏液收集池:用于盛接从混合泵漏出的混合液;分隔板:插接设置于漏液收集池内且将漏液收集池分割成至少两个池体,还设置有上下两个通道;闸门:对应于两个通道设置有两个且均转动连接于分隔板;抽液机构:设置于废碱液收集池和漏液收集池之间用于将废碱液收集池内的废碱液抽至漏液收集池的其中一个池体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废碱液收集池和漏液收集池及其附属部件,提高了废碱液中大豆油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液分离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油和化学试剂投入到反应釜(原料反应设备)内进行反应加工得到增塑剂初产品(密度小的油状层)后通过离心混气泵将物料依次抽入到除碱设备(脱去初产品中的碱液)和除水设备(进一步脱去初产品中的水分),最后得到产品。因为,离心混气泵出现了漏液现象,且现象较为严重;漏液(含有少量碱液的初产品,可以看作是碱液和增塑剂的混合液)需要进行收集并处理掉碱液,从而更好地回收增塑剂(以下称大豆油),以下提出一种用于处理该漏液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有利于提高废碱液中大豆油的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废碱液收集池:用于盛接从大豆油分离出的废碱液;漏液收集池:用于盛接从混合泵漏出的混合液;分隔板:插接设置于漏液收集池内且将漏液收集池分割成至少两个池体,还设置有上下两个通道;闸门:对应于两个通道设置有两个且均转动连接于分隔板;抽液机构:设置于废碱液收集池和漏液收集池之间用于将废碱液收集池内的废碱液抽至漏液收集池的其中一个池体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道将漏液引入到漏液收集池内,油层和碱液分层后,工作人员能够将油层采用泵等抽取设备进行抽取,或者直接采用管道依据虹吸原理进行引流,能够达到回收利用漏液中的该部分油层,随着油层越来越少,液面降低后,通过抽液机构将废碱液收集池(反应釜内初产品分层后下层的碱液的排出收集池)中的碱液抽到的漏液收集池的其中一个池体内,然后打开闸门,使得两个池体连通,于此,油液面上升,达到能够继续抽取回收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将漏液收集池分割成沉降池和进液池,所述进液池与抽液机构相连接,所述沉降池的中上部连接有用于将大豆油抽出的物料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池内引入碱液,然后通过闸门流入到沉降池内的碱液层中,使得油层上升至沉降池的中上部,由此,可以通过物料泵将大豆油抽出进行回收利用。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上部的闸门高度高于物料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假如分隔板上部的闸门高度低于物料泵,则即使用过上部的闸门将进液池内的油层导入到沉降池内,也无法达到物料泵的高度,也就无法抽取油层进行利用,还是需要对沉降池补充碱液,抽油时间比较长;相反分隔板上部的闸门高度高于物料泵,则将进液池内的油层导入到沉降池内后,一般油层就能够达到物料泵的高度,由此,也能够抽取油层进行利用,即使不能够达到的高度,也仅需补充少量碱液就能够达到物料泵的高度,在时长上较短,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废碱液收集池上部设置有钢筋挂柱,所述闸门下部设置有绳索,所述绳索背离闸门一端挂接于钢筋挂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开启通道时,工作人员可以取下钢筋挂柱上的绳索,然后套接在较远的钢筋挂柱上,从而达到维持打开通道的效果;而上方的通道开启为了引流油层。
优选地,所述废碱液收集池与进液池之间以及所述废碱液收集池与沉降池之间均设置有外接管,所述外接管设置有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阀门,利用重力势能,使得碱液通过外接管流入到沉降池内,从而不需要采用抽液机构,达到节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4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酯类脱酸塔
- 下一篇:一种玫瑰花精油提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