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化安匝调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3508.6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7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庄飈;郑文娟;张振华;陆震;张云;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H01F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徐颖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数匝线圈 小数 调整器 功率继电器 常闭开关 主控制板 接触器 流出 继电器 数字化 本实用新型 继电器控制 线圈输出端 线圈输入端 输出 调整信号 工作效率 继电器板 控制电流 快速调整 绕组调整 输出控制 网络接口 消磁电源 消磁绕组 输出端 输入端 反接 开闭 太网 正接 组数 磁场 通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化安匝调整器,整数匝各组线圈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接接触器或功率继电器常闭开关;小数匝各组线圈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接继电器常闭开关;消磁电源电流从整数匝线圈的输入端流入,经过整数匝各组线圈,从整数匝线圈输出端流出,进入小数匝线圈输入端,经过数匝各组线圈,从小数匝线圈输出端流出,实现消磁绕组连接;调整信号通过太网/CAN网通讯送到主控制板,主控制板输出控制信号到接触器或功率继电器及继电器板上继电器控制其开闭,调整整数匝线圈和小数匝线圈正接、反接组数,控制电流方向,从而快速调整绕组产生的磁场值。通过网络接口可同时控制多个安匝调整器工作,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绕组调整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化安匝调整器。
背景技术
安匝调整器是舰船消磁系统中用于连接相邻区段的消磁绕组,进行匝数换接的调整设备。
舰船绕组采用多芯线绕制(包括整数匝线圈和小数匝线圈),一路电源供电,通过调整多芯线的正接和反接改变绕组产生的磁场值,安匝调整器实现该功能。以“4芯整数匝线圈+4芯小数匝线圈”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安匝调整器内部原始接线如图1所示,所有线圈正接,流过正电流,产生最大磁场,相关说明如下:
1)整数匝多芯线共4组线圈:1-1’、2-2’、3-3’、4-4’,其中一端进线 (1、2、3、4)连接在接线端子1,另一端进线(1’、2’、3’、4’)连接在接线端子2;
2)小数匝多芯线共4组线圈:5-5’、6-6’、7-7’、8-8’,其中一端进线 (5、6、7、8)连接在汇流排1,另一端进线(5’、6’、7’、8’)连接在汇流排2;
3)一路电源供电输入:电流I+连接在接线端子1,电流I-连接在汇流排2;
4)整数匝多芯线通过接线端子端1和2之间连接线全部串联在一起,电流+和1 连接,1’和2连接,2’和3连接,3’和4连接,4’输出至汇流排1;
5)小数匝多芯线并联流过正电流,连接至电流I-。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反接1圈接线图,整数匝反接1圈,小数匝反接1圈,在不改变舰船绕组敷设和不改变电源供电值的情况下,若需降低该绕组产生的磁场值,需反接部分线圈。整数匝1-1’和小数匝5-5’反接的接线如图2所示,说明如下:
整数匝1-1’反接:外部接线不变,改变接线端子端1和2之间两根连接线实现;
1)小数匝5-5’反接:改变接线,5连接在汇流排2,5’连接在汇流排1 实现。
根据以上介绍的正反接方法(调整安匝调整器内接线),可实现舰船绕组磁场值的调整。
目前采用的技术均为手动方式调整,共两种,具体如下:
传统技术:1、通过改变接线端子1和2之间的汇流短接片,实现整数匝多芯线的正接和反接;直接改变小数匝进线连接在汇流排1或2上实现小数匝多芯线的正接和反接;2、改进技术:整数匝多芯线通过调整滑块(短接块)的移动来调整,通过滑块的左右移动可实现正接和反接,该技术的使用相比传统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已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ZL 2009 1 0027651.9)。小数匝多芯线的调整技术未改变。
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舰船消磁系统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安匝调整器的数量(1舰套)可能由目前的20~40个增加至100~200个,且分散放置于舰船各个位置,全部通过手动方式进行调整,耗时耗力;部分对磁性要求较高的舰艇,磁环境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很大,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安匝调整器的绕组调整功能,现有技术无法满足要求;消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后,具有绕组重构功能,部分区段绕组损坏,可通过调整附近绕组的安匝量来弥补损坏区段的磁场分布,必须具有绕组的快速调整功能,现有技术无法满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3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线管端子导线绕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环保耐用型非晶合金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