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导线连接的固态去耦合器及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3182.7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6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戴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凌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H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科果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3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去耦合器 二极管 组合式 连接铜排 电路 本实用新型 二极管阵列 导线连接 防雷设备 电容 阴极保护系统 浪涌保护器 连接可靠性 反向并联 工艺结构 壳体内部 散热性能 并联 壳体 铜排 压接 串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导线连接的固态去耦合器及电路,涉及管路阴极保护系统领域。所述固态去耦合器包括壳体(6)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容(3)和连接铜排(4),所述电容(1)的两端通过连接铜排(4)分别并联有二极管阵列(2)和防雷设备(1);所述二极管阵列(2)包括通过连接铜排(4)反向并联压接的第一组合式二极管(21)和第二组合式二极管(22),所述第一组合式二极管(21)和第二组合式二极管(22)均包括通过连接铜排(4)串联的多个二极管;所述防雷设备(1)包括组合式浪涌保护器。本实用新型固态去耦合器内部采用铜排工艺结构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固态去耦合器的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阴极保护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导线连接的固态去耦合器及电路。
背景技术
固态去耦合器作为埋地钢质管道消除高压线、铁路、地铁干扰的关键性设备,在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固态去耦合器具有防护雷电、故障电流和杂散电流的功能,杂散电流长期存在,固态去耦合器内部器件长期工作,会大量发热,雷电和故障电流幅值较大,所产生的电应力也较大。现在的固态去耦合器内部采用导线连接,不利于内部器件散热,而且在遭遇雷电和故障电流冲击时,导线及导线的连接部位极易被电应力打断,从而导致固态去耦合器故障,失效,间接导致埋地管道排流设施失效。固态去耦合器失效后,杂散电流产生的管地电位长期处于异常水平,导致管道加速腐蚀穿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部器件无导线连接的固态去耦合器及电路,该固态去耦合器内部采用铜排工艺结构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固态去耦合器散热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导线连接的固态去耦合器电路,包括电容和连接铜排,所述电容的两端通过连接铜排分别并联有二极管阵列和防雷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阵列包括通过连接铜排反向并联压接的第一组合式二极管和第二组合式二极管,所述第一组合式二极管和第二组合式二极管均包括通过连接铜排串联的多个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合式二极管和第二组合式二极管均包括通过连接铜排串联的5个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二极管阵列和防雷设备通过紧固件与连接铜排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雷设备包括组合式浪涌保护器,所述组合式浪涌保护器包括并联的3 个浪涌保护器。
进一步地,所述3个浪涌保护器具有相同的导通电压。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导线连接的固态去耦合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容和连接铜排,所述电容的两端通过连接铜排分别并联有二极管阵列和防雷设备;所述二极管阵列包括通过连接铜排反向并联压接的第一组合式二极管和第二组合式二极管,所述第一组合式二极管和第二组合式二极管均包括通过连接铜排串联的多个二极管;所述防雷设备包括组合式浪涌保护器。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浪涌保护器包括并联的3个具有相同的导通电压浪涌保护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结构,顶部引出接地极。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外部设有密封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凌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凌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3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