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径向钻孔作业的柔性加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12575.6 | 申请日: | 2018-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0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仲华;聂云飞;张俊杰;陈勇;梁海明;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4/00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李勇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头 万向轴 转向器 柔性加压装置 螺杆钻具 钻孔作业 油管 本实用新型 定位筒 井下作业工具 定位接头 恒定不变 弧形轨道 双公接头 顺序连接 压接接头 转换短节 转换接头 重量轻 钻具 加压 下放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作业工具领域中的一种适用于径向钻孔作业的柔性加压装置,包括油管1、螺杆钻具2、万向轴18、钻头19和转向器20,万向轴18和钻头19连接通过转向器20中的弧形轨道到达转向器20出口,还包括连接在螺杆钻具2与万向轴18之间的柔性加压装置,以及连接在油管1和转向器20之间的定位筒14。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径向钻孔作业时,将螺杆钻具至钻头的顺序连接组合通过油管下入定位筒中,开泵,下放上部钻具加压,仅压接接头,转换接头,双公接头,转换短节,定位接头,万向轴的重量加在钻头上,重量轻且恒定不变,钻头不会发生卡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作业工具或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径向钻孔作业的柔性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径向钻孔技术是利用专用的磨铣钻头将套管钻穿,再使用高压水射流在油层的不同方向及不同深度喷射,从而钻出多个水平的小直径井眼。可以增加井眼在油藏中的长度、扩大泄油面积、提高采收率;可重复利用上部井段、降低钻井成本;可降低油井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费用。径向钻孔技术对油气井增产、特别是老井挖潜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在径向钻孔作业中,需要用油管将转向器下入套管内预定井深位置,通过方位测量将转向器出口设定在设计方位,再通过连续油管将螺杆、万向轴及磨铣钻头下入,磨铣钻头通过转向器出口后,接触到套管内壁,加压进行磨铣套管作业。由于上部钻具重量全部加在万向轴以及磨铣钻头上,根据室内试验情况可知,磨铣接近磨穿套管时,由于钻压大很容易造成钻头卡住,进而造成万向轴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径向钻孔作业中钻压大造成钻头卡住,进而造成万向轴断裂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径向钻孔作业的柔性加压装置,可以实现磨铣作业中加压恒定且钻压较小,来保证磨铣作业的顺利完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径向钻孔作业的柔性加压装置,包括油管1、螺杆钻具2、万向轴18、钻头19和转向器20,万向轴18和钻头19连接通过转向器20中的弧形轨道到达转向器20出口,还包括连接在螺杆钻具2与万向轴18之间的柔性加压装置,以及连接在油管1和转向器20之间的定位筒14。
上述方案还包括:
所述柔性加压装置包括座挂接头4、钢丝绳7、软管10、定位接头15,其中螺杆钻具2下端与座挂接头4连接,座挂接头4下端通过转换接头8分别与软管10、钢丝绳7一端连接,软管10、钢丝绳7的另一端通过转换接头8与定位接头15连接,定位接头15下端依次与万向轴18、钻头19连接;螺杆钻具2、座挂接头4、转换接头8、软管10、钢丝绳7、转换接头8与定位接头15依次连接后构成内部工具组合,内部工具组合设有轴向内通道;油管1内壁设有限位台阶,内部工具组合与油管1、定位筒14内壁构成轴向滑动配合,同时座挂接头4与限位台阶构成轴向限位配合。
在定位筒14内壁上有定位孔和卡套17,固定销16通过定位孔将卡套17固定在定位筒14内壁上;定位接头15下端部设有与卡套17限位配合的卡槽。
在油管1和定位筒14之间还连接有的双母接头3、双公短接12,所述限位台阶设在双母接头3内壁。
所述内部工具组合还包括连接在座挂接头4与上转换接头8之间的上接头5和连接在下转换接头8与定位接头15之间的双公接头11、转换短节13;软管10、钢丝绳7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接头5和双公接头11与座挂接头4、定位接头15连接。
所述软管10和钢丝绳7的上、下端分别通过压接接头9、锁紧套6与上接头5和双公接头11连接固定。
钻头19和转向器20出口与本装置的轴线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2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