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砖砌体墙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1023.3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0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邓明科;卜新星;张思海;余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2/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江琴贤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延性 砖砌体 混凝土面层 燕尾 刚性拉杆 抗压 墙体 加固结构 承载力 砖墙 墙外 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墙体横向 竖向荷载 完全包覆 粘结性能 变形的 固连 灰缝 拉杆 拉结 砌体 涂覆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砖砌体墙加固结构,包括刚性拉杆、燕尾爪和涂覆在砖砌体墙外表面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所述刚性拉杆为多根,每根所述刚性拉杆穿过砖砌体墙灰缝后两端均固连燕尾爪,所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将砖砌体墙外表面和靠近砖砌体墙外表面一侧的燕尾爪完全包覆。利用高延性混凝土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压韧性以及高延性混凝土与砖墙极好的粘结性能来实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砖墙共同工作,一起承受竖向荷载,可大大提高砌体墙体的抗压承载力;同时,采用拉杆和燕尾爪对墙体两侧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形成拉结作用,以达到约束墙体横向变形的目的,实现提高墙体抗压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抗震与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砖砌体墙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住宅的安全性。
砌体结构是由砖和砂浆砌筑而成。出于经济水平的原因,我国自50年代起,建造了大量的砌体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砌体结构主要依靠砖墙承受竖向荷载,因此,砖和砂浆的强度对砌体结构安全性即为重要。但随着砌体结构使用时间的增长,砖和砂浆的性能会逐渐降低,加上有些建筑施工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砌体结构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安全性大大降低。根据大量安全性鉴定结果可知,我国多数砌体结构已经开始出现抗压承载力降低,甚至出现墙体承载力不足、稳定性降低的安全问题。为保证砌体结构的安全性,需对砌体结构进行抗压加固。
砖和砂浆作为已经砌筑完成的材料,已很难进行替换,因此,国内对砌体结构的抗压加固多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的方法进行加固。但现有加固方法面层增加厚度较大,占用室内建筑面积较多,且配置水平钢筋对砌体结构的强度提高不大,同时造价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加固效果好、施工简单且成本低的砖砌体墙抗压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砖砌体墙加固结构,包括刚性拉杆、燕尾爪和涂覆在砖砌体墙外表面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所述刚性拉杆为多根,每根所述刚性拉杆穿过砖砌体墙灰缝后两端均固连燕尾爪,所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将砖砌体墙外表面和靠近砖砌体墙外表面一侧的燕尾爪完全包覆。
所述砖砌体墙外表面与该侧燕尾爪之间有不小于5mm的间隙。
相邻所述刚性拉杆的水平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不大于900mm。
所述刚性拉杆为钢筋或螺栓杆。
所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0-30mm。
所述燕尾爪包括多根短钢筋,多根短钢筋一端连接组成圆心或内圆,另一端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短钢筋为6-12mm,直径为6-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高延性混凝土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压韧性以及高延性混凝土与砖墙极好的粘结性能来实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砖墙共同工作,一起承受竖向荷载,可大大提高砌体墙体的抗压承载力;同时,采用拉杆和燕尾爪对墙体两侧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形成拉结作用,以达到约束墙体横向变形的目的,实现提高墙体抗压承载力;而且燕尾爪可避免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砖墙形成的组合结构在达到极限受压状态时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砖墙剥落的现象,提高了组合结构的抗压延性,防止砌体结构在极限状态时发生突然的脆性破坏;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可增加墙体的厚度,减小墙体的高厚比,提高墙体平面外的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1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