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逃生缓降管的护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8968.X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0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和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圈 金属杆 逃生 钢索 缓降管 金属接头 交错间隔排列 安全性问题 软质塑料套 端对端 可弯曲 两端部 相向端 形变量 形变 撑开 穿出 刺伤 夹固 套接 相向 衔接 | ||
一种用于逃生缓降管的护圈,适用于安装在所述逃生缓降管中,而能用于撑开所述逃生缓降管。所述护圈包含多个金属杆、多个可弯曲形变的钢索,及多个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杆与所述钢索是端对端地交错间隔排列成环状,每一金属接头是套接夹固在排列相邻的金属杆与钢索的相向两端部外。通过在所述金属杆的所述相向端间衔接设置所述钢索的结构设计,能在使所述护圈维持一定程度的形变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所述护圈的结构强度,而能完全改善现有护圈的金属杆可能穿出软质塑料套而刺伤逃生者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逃生缓降管。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逃生缓降装置100是许多高楼层建筑物常见的逃生设备,包括一个固定在高处的基座101、一个以其顶端固接于该基座101并往下垂悬的挠性布料材质的逃生缓降管102,及多个沿该逃生缓降管102长度间隔设置的护圈103,所述护圈103可将该逃生缓降管102撑开,以方便逃生者沿该逃生缓降管102内部空间滑降逃生。
用于上述逃生缓降管102的护圈103的结构,大致包括两个弧弯成半圆弧状且端对端排列成环状的金属杆104,及两个分别套接在所述金属杆104的相邻两端部外的软质塑料套105。该护圈103能通过所述软质塑料套105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形变量,能使整个逃生缓降管102的收合与展开更为方便。但是此种护圈103的所述软质塑料套105除了容易因为老化而破裂外,也容易因为所述金属杆104末端的相对摆动顶扯而变形破裂,致使金属杆104的端部存在可能突伸入逃生缓降管102内而对逃生者造成伤害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逃生缓降管而能改善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护圈。
本实用新型用于逃生缓降管的护圈,适用于安装在所述逃生缓降管中,而能用于撑开所述逃生缓降管。所述护圈包含多个金属杆、多个能弯曲形变的钢索,及多个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杆与所述钢索是端对端地交错间隔排列成环状,每一金属接头是套接夹固在排列相邻的金属杆与钢索的相向两端部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逃生缓降管的护圈,每一金属杆是呈弧弯状,每一钢索是沿相邻的两个金属杆的弧弯方向延伸,金属接头是将所述金属杆与所述钢索衔接成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逃生缓降管的护圈,包含端对端地交错间隔排列成环状的两个金属杆与两个钢索,及四个用于将所述金属杆与所述钢索端对端固接的金属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护圈包含端对端地交错间隔排列成环状的三个金属杆与三个钢索,及六个用于将所述金属杆与所述钢索端对端固接的金属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所述金属杆的所述相向端间衔接设置所述钢索的结构设计,能在使该护圈维持一定程度的形变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该护圈的结构强度,而能完全改善现有护圈的金属杆能能穿出软质塑料套而刺伤逃生者的安全性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种现有逃生缓降装置的不完整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逃生缓降装置的一个护圈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逃生缓降管的护圈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及
图5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用于逃生缓降管的护圈3的实施例,适用于多个一组地安装在该逃生缓降管上,而能用于将该逃生缓降管撑开,以利逃生者经由该逃生缓降管滑降逃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和,未经徐永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89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内坠落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动电动一体式击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