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08618.3 | 申请日: | 2018-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7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回用系统 市政管网 微生物处理池 本实用新型 调节池 过滤池 曝气池 消毒池 污水 污水处理 整体结构设计 布水器 过滤框 曝气管 输送泵 投放箱 药剂箱 回用 左端 微生物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包括调节池、过滤池、微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和消毒池,调节池的左端与输送泵相连接,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框,微生物处理池内设置布水器和微生物投放箱,曝气池内设置有曝气管,消毒池的顶面上设置有药剂箱。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针对污水的不同污染程度进行不同系统的污水处理,使得污水的处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污水回用的科学化处理,再确保污水处理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污水回用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之多,其中城市生活废水约占40%,工业废水占60%。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废水排放量在不断攀升。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部分地区工业与城市生活、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水矛盾突出。部分地区江河断流,地下水过度开采,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城市缺水性质从以工程型缺水为主要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为主转变,城市缺水也从地区性缺水演化为全国型问题的趋势,一些城市生活秩序因严重缺水而受到影响,城市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现有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只能对污水进行统一处理,不能根据污水的污染程度进行区别化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的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针对污水的不同污染程度进行不同系统的污水处理,使得污水的处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污水回用的科学化处理,再确保污水处理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的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包括调节池、过滤池、微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和消毒池,其特征在于:调节池的左端与输送泵相连接,调节池的右端通过连接管与过滤池相连通,过滤池的后端通过连接管与消毒池相连接,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框,连接管穿过过滤池的顶面与过滤框的顶面相连通,过滤框的四侧壁上均均匀设置有过滤孔,微生物处理池内设置布水器和微生物投放箱,微生物投放箱位于布水器的下方,布水器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导水主管,两个导水主管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通过连接管与过滤池的右端相连通,导水主管上均匀设置有导水喷头,微生物投放箱设置有两个,两个微生物投放箱对称设置在微生物处理池的前后两内侧壁上,两个微生物投放箱均通过固定件与微生物处理池相连接,两个微生物投放箱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微生物投放板,微生物投放板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投放孔,曝气池内设置有曝气管,消毒池的顶面上设置有药剂箱,药剂箱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药剂输送管与消毒池相连通。
进一步,调节池与抽水泵之间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过滤池与微生物处理池之间的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过滤池与消毒池之间的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流量控制阀的设计可以控制污水进入到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的污水量,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整个系统的工作压力,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的设计可以根据水质的实际污染程度选择不同的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得污水的处理更加的具有针对性。
进一步,过滤池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处理门,处理门上设置有操作手柄,处理门的设计可以便于定期对过滤框内的悬浮杂质进行回收,确保过滤框对后续污水的过滤效率,从而实现污水的连续性处理。
进一步,调节池内均匀设置有波状缓冲板,波状缓冲板的设计可以减缓污水进入到调节池内的冲击力度,更便于后续污水的处理再利用,减少整个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的工作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8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