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夹具加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6581.0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8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宏;陈争亮;姚鹏;李耀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组件 压板 螺丝 旋拧 加压 驱动 加压组件 电芯夹具 加压机构 连接杆 螺丝批 通孔 推杆 本实用新型 平行设置 驱动推杆 生产效率 竖直设置 向下移动 抵紧 下压 转动 取出 穿过 反弹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夹具加压机构,包括:夹具组件和加压组件;夹具组件包括顶板、螺丝、层板和压板以及连接杆,顶板和压板以及层板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杆依次自上而下贯穿连接,螺丝旋拧在顶板上,顶板上设有通孔;加压组件包括推杆、直移驱动部、螺丝批和旋拧驱动部,直移驱动部用于驱动推杆向下移动,以穿过通孔推动压板下压,旋拧驱动部用于驱动螺丝批转动,以旋拧螺丝,使得螺丝的末端抵紧在压板上。因此可防止压板向上反弹,最后将加压后的夹具组件取出,换上另一个未加压的夹具组件继续进行加压即可,可知不需要一个夹具组件对应一个加压组件,因此即节省加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夹具加压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芯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压机构对电芯进行加压,但是现有的加压机构在加压过程中始终对电芯施加压力,因此通过现有的加压机构只能在电芯加压结束后才可以进行下一组电芯的加压作业,因此其工作效率较低。
此外,目前的加压机构难以精确控制所施加的压力,而且容易造成电芯受力不均,进而使得电芯质量变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芯夹具加压机构,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夹具加压机构,可以有效解决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芯夹具加压机构,包括:夹具组件和加压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顶板、螺丝、层板和压板以及连接杆,所述顶板和所述压板以及所述层板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所述连接杆依次自上而下贯穿连接,所述螺丝旋拧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层板用于放置电芯;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推杆、直移驱动部、螺丝批和旋拧驱动部,所述直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推杆向下移动,以穿过所述通孔推动所述压板下压,所述旋拧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螺丝批转动,以旋拧所述螺丝,使得所述螺丝的末端抵紧在所述压板上。
优选地,所述加压组件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导向杆和用于支撑所述直移驱动部和所述旋拧驱动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多根所述支撑导向杆的顶端,多根所述支撑导向杆构成用于放置所述夹具组件的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旋拧驱动部和螺丝批上下移动的气缸。
优选地,所述支撑导向杆上设有安全光栅。
优选地,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支撑导向杆之间设有加强杆。
优选地,所述直移驱动部包括连接板、压力计和动力部,所述动力部用于通过所述压力计控制所述连接板上下移动,且当施加在所述压力计上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停止工作。
优选地,所述动力部包括第一伺服电机、齿轮组件和蜗轮蜗杆升降机构。
优选地,所述旋拧驱动部为第二伺服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芯夹具加压机构,包括:夹具组件和加压组件;夹具组件包括顶板、螺丝、层板和压板以及连接杆,顶板和压板以及层板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杆依次自上而下贯穿连接,螺丝旋拧在顶板上,顶板上设有通孔;加压组件包括推杆、直移驱动部、螺丝批和旋拧驱动部,直移驱动部用于驱动推杆向下移动,以穿过通孔推动压板下压,旋拧驱动部用于驱动螺丝批转动,以旋拧螺丝,使得螺丝的末端抵紧在压板上。由于螺丝的末端抵紧在压板上,因此可防止压板向上反弹的情况出现,最后将经过加压后的夹具组件取出,换上另一个未加压的夹具组件继续通过加压组件进行加压,之后进行循环工作即可,可知通过该电芯夹具加压机构不需一个夹具组件对应一个加压组件,因此即节省加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节省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6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动力软包锂电池封口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