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碱液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6306.9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7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付连华;白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阳光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葛东升 |
地址: | 27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箱体 中和腔 转动轴 侧壁 隔板 本实用新型 废碱液处理 驱动装置 过滤腔 中和 酸碱中和处理 输出轴末端 搅拌机构 内部固定 上端侧壁 上固定套 中和效果 转动连接 废碱液 搅拌轴 进料口 净化箱 强碱性 分隔 内壁 吸附 预设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碱液处理装置,包括主箱体和净化箱,所述主箱体的上端侧壁设有两个进料口,所述主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主箱体的内部分隔成中和腔和过滤腔,所述中和腔位于过滤腔的上方,所述中和腔的相对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主箱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贯穿中和腔的侧壁并与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预设数量的搅拌轴,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通过酸碱中和处理方法,对废碱液的强碱性进行中和,通过搅拌机构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充分,中和效果好,再对中和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处理,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碱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碱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碱液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因采用Na0H溶液吸收H2S、碱洗油品和裂解气而产生的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废液。由于含有硫化物和硫醇等无机和有机硫化物,因而废碱液具有难闻的恶臭气味。废碱液具有强碱性,若不经适当的预处理,高浓度的废碱液进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后,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严重时可使微生物大量死亡,从而影响污水处理场的正常运行和总排废水的达标排放,所以这就涉及到一种废碱液处理装置对废碱液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碱液处理装置,通过酸碱中和处理方法,对废碱液的强碱性进行中和,通过搅拌机构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充分,中和效果好,再对中和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处理,处理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碱液处理装置,包括主箱体和净化箱,所述主箱体的上端侧壁设有两个进料口,所述主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主箱体的内部分隔成中和腔和过滤腔,所述中和腔位于过滤腔的上方,所述中和腔的相对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主箱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贯穿中和腔的侧壁并与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预设数量的搅拌轴,每两个所述搅拌轴之间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隔板侧壁上设有第一落料口,所述第一落料口处设有落料漏斗,所述落料漏斗的下端贯穿第一落料口并延伸至过滤腔内,所述过滤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位于落料漏斗的下方,所述主箱体的内底部设有第二落料口,所述第二落料口处设有落料通道,所述落料漏斗和落料通道的侧壁上均设有阀门,所述中和腔与净化箱之间通过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净化箱靠近上端的相对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侧壁均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之间设有放置板,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的内底部设有与放置板相抵的缓冲垫,所述净化箱的侧壁上设有对放置板另一端进行固定的锁紧螺钉,所述放置板的侧壁上设有与锁紧螺钉位置对应的螺纹槽,所述放置板的内部设有上下均设有开口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活性炭填料,所述放置板的下方设有活性炭滤芯,所述放置板和活性炭滤芯之间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贯穿净化箱并延伸向外,所述净化箱靠近下端侧壁上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一端贯穿净化箱并延伸向内。
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过滤腔内部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侧壁上设有与落料漏斗位置对应的中空槽,所述中空槽处设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中和腔的相对内壁均设有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的下端与隔板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箱体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搅拌轴之间的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内部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预设数量的搅拌棒。
优选地,所述放置板的上端等间距设有预设数量的活性炭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阳光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济宁阳光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6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