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与修复的MABR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5825.3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1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关晓华;吴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霖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龚英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软管 连接件 曝气 河道水体 快装接头 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 供气系统 锚块 同步硝化反硝化 修复 持续运行 氧利用率 运行费用 布设 污泥 治理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与修复的MABR装置,包括曝气软管、供气系统、若干个MABR膜组件、若干个曝气连接件,所述曝气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MABR膜组件的数量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MABR装置还包括若干个锚块和两个快装接头,所述曝气软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快装接头,所述供气系统通过所述曝气软管一端的快装接头连接曝气软管,所述曝气软管分别连接若干个曝气连接件,每个所述曝气连接件均与一个MABR膜组件连接,所述曝气软管上还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固定MABR装置的锚块。本实用新型氧利用率高、能够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泥产量少、可直接在河道水体中布设、综合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可持续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MABR装置,特别是公开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与修复的MABR装置,应用于河道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河湖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江湖流域,使之成为全球人口、经济和城市密集区。然而,人类长期的生息运作,使湖泊及流域系统发生着巨大变化。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给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大量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造成城市河流的严重污染。因此,河道污染水体的治理与修复势在必行。
污染河道的治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治理污染河道的不同原理,可将河道污染治理技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自然生态修复法和微生物法四大类。
物理法主要通过物理的手段针对水中的悬浮物,使用隔离物、过滤设备或者大型沉淀、过滤池等方法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去除,达到净化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物理法包括引水清淤、截污治污、底泥疏浚、过滤法等。物理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实施难度较大,且可能破坏河道原有的生物群落,削弱水体自净能力,治标不治本,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化学法是针对水中的无机或有机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通过复杂的化学作用,将污染物从水相转移到另一相从而将其去除的过程。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法和化学药剂灭藻法。虽然化学法行之有效,实施简单见效快,但其不能彻底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并且由于投加化学药剂,所以治理费用较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长期使用会导致水生态失衡。
自然生态修复法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来恢复水域的自净能力。此类方法稳定有效、安全持久、能源消耗少,但处理效率较低,对于污染河道水体净化效果不显著,净化效果受水质和气候等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见效时间长,需定期管理,且适用于水体污染程度不是很高的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自然河流,不适用于重度污染的河道治理。
微生物法是通过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或氧化降解。通过创造适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使受污染水体中微生物迅速增殖,驯化大量具有净化能力的微生物来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从而减少或最终消除水环境污染。该方法处理效果好,修复过程可自然、原位地进行,不需能耗或低能耗,投资少,工程投资仅为物理法、化学法的30%-50%,最重要的是能逐渐恢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目前微生物法主要采用生物复合酶技术和微生物菌剂等,虽然此方法投资较小、运营成本低,但受水体中溶解氧的限制,处理效果较差;也有研究筛选、分离、培养河道中的高效土著微生物,然后重新投加到河道中,通过高效分解水体中污染物,以达到对污染河道的治理目的,但是土著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培养耗时长,在水体中易流失,与污染水体接触面小,处理效率较低,对于污染河道水体净化效果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与修复的MABR装置,具有氧利用率高、生物膜载体比表面积大、能够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泥产量少、可直接在河道水体中布设、综合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可持续运行和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霖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霖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5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