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蘑菇渣焚烧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5578.7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5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勇;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7/02 | 分类号: | F23G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装置 支撑板 蘑菇渣 内腔 焚烧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钢丝绳 两侧壁 上端 支撑板结构 充分燃烧 对称设置 连接侧壁 支撑栅格 中空结构 转动安装 转动连接 便捷性 漏斗状 收线辊 支撑架 纵截面 排出 穿过 燃烧 外部 延伸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蘑菇渣焚烧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主体,所述焚烧装置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焚烧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部纵截面为漏斗状,且焚烧装置主体的内腔的内腔靠近底部的位置两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栅格网,两块所述支撑板结构相同,对称设置,两块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的一端,且位于同一个支撑板上的两根钢丝绳穿过该支撑板连接侧壁的上端延伸至焚烧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焚烧装置主体的两侧壁的上端通过支撑架转动安装有收线辊。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既能保证蘑菇渣的充分燃烧,且可自动排出燃烧废料,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蘑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蘑菇渣焚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蘑菇(学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蘑菇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属于真菌,又可以分为大型真菌、小型真菌(包括附生真菌)。蘑菇具有多达36000个种类,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毒蘑菇会对人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危及生命。蘑菇分为大约1域、2界、5门、12纲、14亚纲、800目、1400科和8500属左右,共计约36000种。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初期像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
蘑菇在种植和采摘过后会存在一定的残渣,为了快速处理这些残渣,一般都采用焚烧处理,而现有的焚烧设备大多存在燃烧不充分燃烧后的废物清洁较为困难的缺陷,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蘑菇渣焚烧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蘑菇渣焚烧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蘑菇渣焚烧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主体,所述焚烧装置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焚烧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部纵截面为漏斗状,且焚烧装置主体的内腔的内腔靠近底部的位置两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栅格网,两块所述支撑板结构相同,对称设置,两块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的一端,且位于同一个支撑板上的两根钢丝绳穿过该支撑板连接侧壁的上端延伸至焚烧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焚烧装置主体的两侧壁的上端通过支撑架转动安装有收线辊,两块所述支撑板上的两根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焚烧装置主体两侧的收线辊上,两块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边两端的焚烧装置主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焚烧装置主体的内部位于两块支撑板的正上方对称安装有翻动桨。
优选的,所述焚烧装置主体的一侧壁位于支撑板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进料口,焚烧装置主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废料出口,焚烧装置主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排烟管道,排烟管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另一侧设置有助燃剂喷管。
优选的,所述翻动桨和收线辊均由驱动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排烟管道连接有烟气过滤设备,焚烧装置主体位于助燃剂喷管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点火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5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