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吹风两用转换壁挂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5138.1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0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史鹏宇;尹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鹏宇;尹俊峰 |
主分类号: | A45D20/12 | 分类号: | A45D20/1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吹风 转换开关 插座 架体 本实用新型 感应元件 壁挂架 电连接 固定装置 内部电路 转换 内部电路电连接 电器领域 吹风口 固定件 手功能 干手 墙壁 体内 卫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吹风两用转换壁挂架,涉及家用卫生电器领域。电吹风两用转换壁挂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后侧设置固定件,所述架体内设置内部电路,所述架体前侧设置转换开关、感应元件和插座,所述转换开关为3档转换开关,所述转换开关一路与感应元件电连接,所述感应元件与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内部电路与插座电连接,所述转换开关另一路与插座电连接,所述插座上设置电吹风,所述电吹风的吹风口朝下,所述电吹风上设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架体前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电吹风的自动吹手功能,而且扩大了电吹风与墙壁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干手效率和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家用卫生电器领域,具体是电吹风两用转换壁挂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干手机进入了家庭的卫生间和洗浴间中。干手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一般为传感器检测到信号,也就是手,感应到以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打开加热电路继电器及吹风电路继电器,开始加热、吹风,当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消失时,加热电路及吹风电路继电器断开,停止加热、吹风。在卫生间和洗浴间内,通常还配备有电吹风,卡在墙壁处,用于吹干头发。由于干手机和电吹风均具有吹热风的功能,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占用空间,出现了将电吹风的吹风口固定朝下,打开按钮,作为干手机使用的技术。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电吹风作为干手机使用时,人的手部是湿的,需要先按下电吹风开关按钮,然后才能将手吹干,使用不便,而且会对电吹风造成损害。
2、电吹风吹风口朝下,距离墙壁太近,手部移动不便,干手效率低,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吹风两用转换壁挂架,它不仅能够实现电吹风的自动吹手功能,而且扩大了电吹风与墙壁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干手效率和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吹风两用转换壁挂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后侧设置固定件,所述架体内设置内部电路,所述架体前侧设置转换开关、感应元件和插座,所述转换开关为3档转换开关,所述转换开关一路与感应元件电连接,所述感应元件与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内部电路与插座电连接,所述转换开关另一路与插座电连接,所述插座上设置电吹风,所述电吹风的吹风口朝下,所述电吹风上设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架体前侧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8包括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连接板9后侧与架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9前侧设置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设置通孔11,所述通孔11自上而下横截面积不断缩小,呈圆台状。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后侧与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前侧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以第二连接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与第二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第一弧形夹,所述第一弧形夹上设置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第二弧形夹,所述第二弧形夹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夹上均设置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夹位于第二弧形夹之间,所述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之间螺栓连接。
所述通孔内设置海绵垫。
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第一磁铁,所述电吹风上设置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适应。
所述固定件为吸盘。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换开关,能够使电吹风实现自动吹手功能,从而使得电吹风在实现干发和干手功能的同时,更加方便有效,提高了使用效果,减少对电吹风的损害。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相对于现有的电吹风固定装置,扩大了电吹风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便于吹手,提高了干手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鹏宇;尹俊峰,未经史鹏宇;尹俊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51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